禁毒社工在接手每一位个案人员时都会了解并评估相关情况,包括服务对象的吸毒缘由、家庭关系、身体健康、心理状态等内容,这是提供有效服务必不可少的工作环节。获得服务对象综合信息的渠道基本分为两种,一是自身叙述,二是外围访谈。从事禁毒社工已十年多,在了解服务对象的外围情况时难免会听到这样的评论:这个人无药可救了、他很狡猾的、肯定会再复吸的……这些负面的词句,作为一个帮教社工,一个服务对象戒毒康复的陪伴者,你,会如何导入自己的内心呢?
无论是公安系统中新增的人员,还是强隔所即将回归的学员,亦或者不配合帮教工作的脱失人员。当成为你社工的那一刻时,我相信每个服务对象都有远离毒品的意愿,都是可以戒断毒瘾的。
玉梅(化名),身患重病,离异丧女,多年来一直靠毒品来麻痹自己的心酸和苦痛。她说,我是一个对社会毫无用处的人了,就让我自生自灭吧。但是,社工并不打算放弃。强隔所内,一封封信,一次次交流,一句句温暖。玉梅说这次真的醒悟了,她说:我觉得自己早该来强隔两年了,原来远离毒品的日子是那么的清静,早知如此,我真的该及早回头!玉梅目前已经回归社会半年多,她的生理疾病虽然无法治愈,但脸上的微笑时常可见。玉梅表示享受现在的平淡生活,对戒毒康复充满了信心。
周新(化名),一位长期脱失的服务对象,居无定所,妻离子散。社工为了寻找周新的下落花了很多功夫,派出所、居委、单位以及租房房东,得到的都是无价值的信息,并听到了此人“劣迹斑斑”的评价。社工为查找无果而无奈,直到接到周新被强制隔离的消息。确实,周新是因为一直沾染毒品而逃避社工的帮教,正如有些人所说的,他,戒不掉的。社工没有把“戒不掉”作为周新戒毒道路上的帮教预估,也不受“戒不掉”这个标签的影响,而是认为周新对毒品危害的认知还不清晰,觉得他这次是可以认真戒毒的。社工从写信入手,表达关爱,耐心倾听,增强信心。走出强隔所的那一刻,社工微笑着挥手向周新问好,周新同样用力挥着手回应。周新说,我也恨毒品,只是内心苦闷无处所说,这次一定不走回头路。
马浩(化名),未婚无子女,就业有稳定收入,已经是认定戒断人员。马浩有五次吸毒处置记录,回归社会后,就连他自己都不相信能戒毒成功。社工对马浩表示,先不要想三年认定戒断的结果,应该先制定一个近期的目标,树立坚定的戒毒信念是最重要的,每一次都是新的开始,你这么知道自己不会成功呢?马浩开始寻找工作,朝九晚五,稳定就业,按时检测,配合帮教工作。如今,马浩的生活虽然按部就班,但充实有规律,回归社会即将满五年。马浩对社工说:真的很开心,想不到自己这次能顺利认定戒断,这真的是我人生中值得骄傲的事情,我想一直这么下去,如果有需要,社工可以随时来检测。
尊重、非批判、案主自决,这些都是个案帮教中的服务原则,作为一名专业的社工,必须牢记于心并且遵守。除此之外,做社工还需要拥有一点信念。不要让外在的评价动摇我们对服务对象能康复的信念,不要让多次的戒毒失败干扰我们去相信毒能戒的信念,不要让社会上的有色眼镜使这群特殊的弱势群体无法再次回归社会正轨的拥抱。我相信,药物滥用人员一定会摆脱毒瘾,我相信,良好的社会氛围可以给他们更好的接纳,我相信,他们可以!
黄浦工作站打浦桥社工点 徐明珠供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