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工孟佳杰心声:
还记得那一天,下午四五点钟,室外温度仍高达32度。防护服、口罩、面罩、一次性手套,就是我们抗疫的武器,所以即使全身湿透,隔着面罩,连居民身份信息辨认都显吃力,但是也不能掉链子;几个小时下来,喉咙也哑了,但是不能停——“下一个,核对信息、上车。”叮嘱每一个人都要至少保持一米线间隔,记不清说了多少遍,偶尔抬头看一下上车的人和还在排队的人,只希望进度上能再快一点……干完了已经将近深夜,终于把今天所有的阳性感染者(包括密接者)送到隔离点,自己还没有吃饭,等一会回到办公室早已没有热腾腾的饭菜了。但是想到自己家人、小区居民都能有规律的一日三餐,明天继续早起再干!
社工夏熙炜心声:
我刚参加禁毒社会工作一年,第一次参与疫情防控战役这样的事情,起初真的很害怕被感染,毕竟家里上有老、下有小的,所以就敢不回家,索性战斗到抗疫胜利的一天再回家。抗疫工作真的很多很杂,做起来是挺累的,一开始我是作为司机,开车往返于隔离点和社区,感觉踩油门和刹车的腿都不是自己的,直到后来,自己腿部肌肉才慢慢适应起来。每当心力交瘁的时候,总是会收到来自家人、领导、同事、亲友的关心和问候,这一份份的感动与温暖,和自己身为共产党人的责任感与使命感成为了我坚持奋战下去的动力!
社工郑潇祎心声:
疫情期间本该居家隔离、足不出户,可是由于职业需要,我要迎“疫”而上,穿上“大白”,戴上面罩,置身核酸检测居民的“洪流”中,用大大的笑容掩盖自己内心的紧张和害怕。在采集信息的过程中,有来自居民的声声感谢,所以觉得再累再麻烦,这份工作也是值得的;但是,偶尔会触碰到居民手机或者身份证,会遭遇居民的埋怨和嫌弃,内心难免有点委屈,嘴上还要连声抱歉,然后继续投入工作。疫情不允许我们沉浸在失落中,吞下委屈、咽下辛苦,我们做大白的只希望居民们能多一点耐心和理解,要知道我们也是家里的宝贝,只是在党和政府最需要我们的时候,我们勇敢无畏、疫无反顾,是为了守护更多人的平安和健康!
社工吴梦兮心声:
相比于上一次疫情发作,此次疫情的肆虐让我们更加深切的体会到一线抗疫工作人员的辛苦,而作为一名禁毒社工能够参与到抗疫工作,贡献自己微薄的力量着实是一件值得自豪的事情。正如疫情刚开始时,我的同事们所说:“其实我很羡慕你们,其实我也特别想可以像你们一样,在这个时期能够为大家做一点事情,真的特别好。”现如今,自强虹口的禁毒社工们要么奋战在自己的工作辖区,要么就在自己居住的小区就地转化为一名抗疫志愿者,大家都在战斗,都是特别棒的一群战友!
社工吴雯娜心声:
两个多月的疫情肆虐,大上海的疫情防控工作始终在紧张地进行中,作为一名禁毒社工,危难时刻,我和同事们都积极行动起来,与广大居民一起心连心、手牵手、同呼吸、共命运,为抗击疫情贡献着一份力量,为此我报名参与了虹口区四川北路街道的“社工热线”服务行动,通过线上的心理疏导和进出方舱事宜答疑,帮助阳性患者及密接者消除疑惑、平复情绪、放宽心态,迎接上海全面解封一天的赶紧到来!
社工张焕心声:
当我们关注于因为疫情而变成弱势群体的那一批阳性感染者(包括密接者)的同时,不能忽视了那些原本就是弱势群体的服务对象们,他们在此时此刻有可能更加需要关心和帮助,所以即使每天再忙再累的抗疫工作结束之后,我们禁毒社工还不能休息,还要时不时去了解服务对象遇到的问题和麻烦,我们也要第一时间想尽办法帮他们解决。这段艰难的时光中,我们等于是身负两项使命,总有那么几个深夜,大家躺在办公室的简易行军床上,一夜无眠,深感责任之艰巨,而我们力量之渺小。
社工点长赵培军心声:
此次上海疫情来势汹汹,面对危机,我们自强虹口四川北路街道的全体禁毒社工们都可以做到迅速到位、服从安排、尽职尽责,展现出了良好的精神面貌和积极的战斗姿态。这两个多月的奋战下来,大家的身体和心理都承受着很大压力,工作之余心中难免会有片刻的恐慌和委屈,然而,在疫情这个大敌当前,我们谁也没有退缩,每一个小爸爸小妈妈、为人丈夫为人妻子、家中的独生子女,都是一名抗疫&禁毒战士,身上尽透着一股无畏与坚韧,令人鼓掌。
我们不是一支队伍在战斗,我们自强虹口的全体禁毒社工们都在时刻待命、闻令而动,为坚决打赢大上海保卫战贡献着自己的微光和绵力,疫情不止、战斗不息!
自强虹口四川北路社工点 张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