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8月的一天,天气炎热,禁毒社工张老师焦急地等待着一对父女。父亲大明(化名)是一名戒毒人员,他今天的“特殊任务”是要送自己的女儿来参加大学生志愿者组织的课外辅导。这看似极为普通的送校,张社工却等了足足一年。
嗜毒成性
阿明现年37岁,女儿小芳(化名)11岁。阿明是圈里有名的嗜毒成性,10多岁便初尝毒品海洛因,从此之后就一发不可收拾,剂量越用越大。阿明吸毒十分随性,朋友家里、宾馆浴室、酒吧舞厅,甚至是公共厕所都毫无顾忌。在朋友的印象中,他总是带着厚厚一叠人民币,一来是炫耀自己有钱,其次就是为了随时随地能买到毒品。像他这种屡教不改、吸毒成瘾的被公安反复处理也理所应当。可却苦了他“无意”中得到的女儿小芳,在一次吸毒滥情后,阿明的女友阿娟(化名)意外怀孕。阿明起初觉得太麻烦,后来又是成天的和毒品一起浑浑噩噩,阿明就这样稀里糊涂成了爸爸。在女儿小芳的成长记忆中,爸爸几乎是缺席的、空白的。
再掀风波
2020年7月,阿明走出了强制隔离戒毒所。看着专程来接自己的女儿阿芳,阿明似乎有了一丝悔恨。他的目光久久地停留在小芳身上,最后略带哽咽的说了一句:“孩子,长挺高了……”。这一切都被一旁的张社工看在眼里,感叹这温馨的场面确实来之不易。
两年前即2018年,阿明在家中卫生间吸毒被查获,当公安冲进房内实施抓捕时,女儿小芳目睹了一切。由于阿明本能的反抗,女儿看见了爸爸被警察生生按倒在地,痛苦地呻吟、吼叫。虽然,女儿对爸爸的印象不深,爸爸也从没有看过她一次作业、为她做过一顿饭,但是在她心里爸爸是一个好人,大多的时候爸爸喜欢独处,偶尔也会走过来拍拍自己,告诉她要好好念书。可是现在……她从来没有想过冰冷的手铐会铐在爸爸的手上。爸爸是一个坏人吗?看见挂在爸爸手臂上的针筒,她瞬间似乎又都明白了。
缓解危机
张社工第一次见到阿明的女儿,是在阿明被强隔后不久,她沉默不语,面无表情。由于她亲生经历了爸爸被抓的经过,受到了严重的心理冲击,学习成绩也急转直下,上课时经常走神,校园纪律也时常违反,最后连小队长也被班主任收回了。妻子阿娟得知阿明复吸,怒不可遏,要求带着女儿离开阿明。她说:“离开他是唯一的选择,对家、对孩子都好。”
张社工耐心地和阿娟一起探讨:“孩子现在这个样子,就是因为经历了她爸爸被抓的心理创伤,如果让孩子再经历一次家庭破裂,真的对她好吗?”张社工鼓励阿娟回顾她和阿明之间的感情,思考是否能为了家、为了孩子再给他一次机会。
几天后,阿娟表示:她愿意坚持,只是孩子是她最犯愁的。张社工告诉她:“我这几天也没有闲着,帮孩子招募了一位名校的大学生志愿者,一来可以辅导她的学业;其次也觉得同孩子年龄相近,可以开导下正在情绪困境中的小芳。”
牵线搭桥
很快,志愿者的服务便开始了,大学二年级的女生心领神会,除了语、数、外辅导,课间还有和小芳一起画画、做一些小手工、小游戏。在大学生志愿者的帮助下,小芳的脸上重见笑容,成绩也有了进步。张社工问小芳:想不想爸爸?她仍旧很腼腆,俏皮地说了一个字“想”,然后便扭头而去了。
不久后,来自强隔所的新年贺卡寄来了,里面有阿明工工整整的新年祝福,小芳很开心,拿给张社工看。其实是在这之前,张社工觉察到了女儿对爸爸的期待,就给所里的阿明去了一封长信,信的内容是告诉她女儿的学习情况,细数了女儿的点滴变化,最后还附上了那张空白的新年贺卡。张社工的此次联接果然奏效了,在阿明被关押的两年里,父女二人就这样第一次有了书信往来。后来,小芳还会寄去一些生活或者课业辅导时的照片,每每此时,阿明都会非常感动。
旧病复发
回了家,回到了社会,虽然戒了毒,但是家庭环境还是依旧。阿明觉得孩子一直是她妈妈带的,于是自己索性还和以前一样不管不顾。孩子的生活和学业他很少过问,妻子也常常抱怨,家庭争吵不断。
“他太过分了,什么事都不做,我出门办事,女儿饿了,他都无动于衷,必须要反复央求,他才会点外卖给女儿吃。这也太不负责了!”妻子阿娟向张社工抱怨时非常愤怒。
张社工就和阿娟一起探究阿明家庭责任感不强的原因:当年的未婚先孕,阿明的朋友圈和其从小的家庭观念的影响,此外单一的兴趣爱好,闭塞的社会交往,不良的生活习惯,亲子互动的时间不足等等。“阿明还是需要你我的帮助啊,”阿娟似乎明白了一些:“帮他,也是为了女儿,也是为了这个家,我们一起努力吧!”
巧计应对
不久,一场“回归家庭”计划便开始了。张社工和阿娟相互配合,对阿明进行家庭观念的引导,家庭责任感的培养,亲子关系的调适。妻子阿娟甚至想出了一起看“家庭伦理剧”的办法来帮助阿明知道怎样做,才是一个合格的爸爸。
2021年6月,随着关爱困境儿童项目的持续开展,张社工又引来了新招募的大学生志愿者对小芳进行课业辅导,由于是面对面辅导,需要家属陪同。起初,阿明不愿意陪同女儿,还是由妻子阿娟独自带女儿陪同前来。张社工逐渐发现:阿明不愿意露面,实际是其在改过自新后产生的社会交往的恐惧心理。了解到了病因,在妻子阿娟的帮助下,阿明开始小心翼翼地尝试和妻子一起送女儿来参加课外辅导。
迟来的爱
2021年8月的一天,补习日,在张社工的暗示下,阿娟提出自己当天有事无法陪同女儿;出人意料的是,阿明非常干脆的表示:“那我陪女儿去!”妻子一边暗自欣喜、一边小心试探的语气:“那……女儿还要吃午饭哦?”阿明接口:“行行行,我带她外面吃点。”妻子阿娟转身告诉了张社工:“今天是一次新的开始……”
对于阿明来说,点滴的变化发生在不经意间,对于在意他的人,对于禁毒社工,戒毒人员点滴的变化也能带来最大的惊喜。当天,阿明带着女儿如约而至,虽然还是有点迟到,但这是一个开端,相信在不远的将来,“虽迟必到”,关于爱、关于责任、关于一个家庭的成长,阿明会一一捡起、一一去践行自己的承诺,为了这个家庭的幸福而不断努力。
自强虹口北外滩社工点 张礼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