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文,80后,走过弯路又重新站了起来。

他与社工同年,命运似乎也有着某种奇妙的交织。当社工第一次接手阿文的案件时,阿文正身处戒毒所,对未来充满迷茫与绝望。然而,社工的一封封信件,像一束光,穿透了阿文心中的阴霾。

初识笔友,未见其人先识其心

社工与阿文的初次接触并非面对面,而是通过一封封书信。在那个数字已经非常普及的年代,书信变得稀有,却也成了彼此之间唯一的沟通桥梁。社工给阿文写信,关心他的生活,鼓励他坚持戒毒,重新找回生活的希望。而阿文的回信,字里行间透露出他的感性和重感情,让社工感受到,尽管阿文曾误入歧途,但他的内心依然善良和温暖。

阿文的回信总是那么认真,字里行间流露出对过往的悔恨和对未来的渴望。社工从这些文字中,仿佛看到了一个渴望改变、渴望被理解的灵魂。虽然素未谋面,但透过这些信件,社工和阿文之间建立了一种特殊的默契和信任。

重获自由,初见笔友如旧友

终于,阿文迎来了出所的日子。社工带着期待和紧张的心情,前往戒毒所接他。当阿文看到社工的那一刻,他的眼神中充满了惊喜和感激,仿佛看到了一位久违的朋友。那一刻,社工知道,自己这些日子以来的努力没有白费。

出所后的阿文,面对的是一个破碎的家庭和一段需要重新开始的生活。他的妻子因为无法忍受他的复吸而选择了离婚,儿子还年幼无知,家中只有年迈的母亲在苦苦支撑。阿文的母亲是一个淳朴的农村妇人,维持生计和照顾孙子很难两全,村里照顾她给她安排了一份工作——在村部打扫卫生。尽管生活艰辛,但阿文的母亲从未有过一句怨言。

回忆往昔,痛定思痛誓不再犯

在与社工的交流中,阿文逐渐打开了心扉。他回忆起与前妻的甜蜜时光,那时候他们相知相爱,共同孕育了爱情的结晶。然而,随着阿文的复吸,这段美好的婚姻也走到了尽头。前妻在离婚协议上放弃了孩子的抚养权,这对于阿文来说无疑是一个沉重的打击。他深知自己犯下的错误给家人带来了多大的伤害,也明白前妻的选择是出于无奈和失望。

阿文说,那时候的自己陷入了深深的怀疑和怨恨中,既怨恨自己又怨恨前妻。但很快,他也明白了每个人对人生的追求不同,前妻及时止损也是正确的选择。更让他心痛的是,自己因为吸毒挥霍了家里的积蓄,他难以想象母亲和儿子在家中的生活。那一刻,他仿佛从梦中惊醒,下定决心要改变自己,绝不再让家人受到任何伤害。

书信往来,远方朋友给予希望

在阿文最绝望的时候,社工的信件就像一束光,照亮了他的生活。社工在信中告诉他,村里一直在照顾他的母亲和儿子,让他们能够过上相对稳定的生活。这些消息让阿文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温暖和希望。

那一年多的时间里,阿文和社工一直保持着书信往来。这些信件不仅成为了他们之间沟通的桥梁,也成为了阿文自我反思和成长的见证。他将自己的困惑、迷茫、担忧一一向社工倾诉,而社工则像一位远方的朋友一样给予他安慰和鼓励。

就业之路,坎坷中寻求改变

出所后的阿文深知自己需要承担起家庭的责任。他尝试过朝九晚五的上班生活,但因为学历和技术的限制,这份工作并不适合他。阿文想要改变现状,决定投资做点小生意。经过一番考察和准备,他选择了当地闻名的卤味作为创业项目。

阿文的卤味店开业后生意非常红火,各种卤味地道美味,深受顾客的喜爱。这让他对自己的选择充满了信心,也对未来充满了憧憬。然而,命运似乎并不打算就这样放过他。突如其来的疫情让阿文的生意陷入了困境。疫情对实体生意的冲击巨大,阿文的投入几乎打了水漂。面对这样的打击,阿文觉得命运对自己实在太不公了。

困境中的曙光,师兄伸出援手

在阿文最失落的时候,社工及时进行了情绪疏导,并与他一同规划未来。社工鼓励他保持最初的冲劲,不要被生活打垮。幸运的是,阿文开卤味店的认真和负责被以前的学霸王师兄看在了眼里。王师兄是阿文的老乡,对阿文一直颇有印象。他现在是一家上市公司的中高层领导,手里握有权力,一直想整顿自己的保安部门。

王师兄觉得阿文虽然学历不高,但情商高、会斡旋,是保安部门负责人的合适人选。于是,他向阿文抛去了橄榄枝。阿文进入了师兄的保安公司后,果然没有辜负师兄的信任。他重感情、讲义气,把手下当兄弟看待,同时又讲原则、有底线。底下的人对阿文服服帖帖,他也逐渐在保安部门站稳了脚跟。

重生后的幸福,平凡中的伟大

时光荏苒,转眼间好几年过去了。阿文的儿子已经长成了一个翩翩少年,阿文的母亲也开始享起了儿子的福。阿文通过自己的努力给儿子创造了更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在工作的附近买了房子接母亲和儿子一起来住。每天下班回家看到母亲和儿子在家里等着自己吃饭、聊天、看电视……这样的幸福虽然很平凡很渺小,但在阿文看来却是世上最好的日子。

阿文深知这一切的来之不易。他感谢社工在自己最绝望的时候给予的希望和鼓励;感谢王师兄在自己最失落的时候伸出的援手;更感谢母亲和儿子一直以来的陪伴和支持。他明白,只有珍惜眼前人、珍惜当下事才能让自己的人生更加充实和有意义。

 

青浦工作站练塘社工点 陈琛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