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着怀旧风,炎炎夏日之际,我忙里抽闲地重温了经典影片《泰坦尼克号》,听着《我心依旧》那熟悉的主旋律和席琳迪翁优美的歌声,忽然不由自主地联想到一个人……
初见
第一次见到阿义是在5年前,那时我刚调动到现在的街道工作接手帮教工作。记得初次见面时,他戴着一顶鸭舌帽,衣着整齐,身材高大,五官清秀面容俊朗,言谈举止也是彬彬有礼,很难想象他这样的帅小伙是个有吸毒且自残经历的人。阿义说他母亲是带着女儿与父亲再婚的,他初中后母亲就与父亲离婚,抛下儿子和丈夫带着女儿去了香港,从此几乎没有再联系,自此他就与父亲两人相依为命。说起这些往事,阿义神态淡然地娓娓道来,就好似在讲述别人的故事一样。正当我打算过些时候进一步深入接触时,令人意外的消息传来,一周后我收到了阿义因为复吸又被公安打击强制隔离戒毒两年的消息。
崩溃
再次见到他,已是一年半以后,阿义身上发生的变化让我感到万分震惊。两年强戒期未满他就因查出急性白血病所外就医提前释放。由于疾病的打击和折磨,整个人消瘦了不少,脸色苍白憔悴,完全没有了当初的精气神。
出所后,阿义就开始了他漫长而痛苦的疾病治疗之路,接连的放化疗让他原本就消瘦虚弱的身体更雪上加霜。对于身患严重疾病的吸毒人员,开展戒毒帮教工作时除了要帮助他们戒断毒瘾外,更需要关注他们的身体、心理和社会需求,并提供全面的支持和指导。考虑到他身体抵抗力弱,容易受外部环境污染而受感染,因此我多是上门走访与其面谈。在几次接触熟悉后,我慢慢走进了他的童年……母亲带着姐姐离开时,他正是十几岁青春期的阶段,他不懂大人之间的感情纠葛,只是不明白为什么妈妈忍心抛弃他,只带着姐姐远走高飞,从此杳无音信。阿义说,他小时候性格很开朗,因为长相讨喜,很受街坊邻居和长辈的喜爱,学习成绩也不错,在学校时由于经常乐助同学,还多次被评为优秀学生。母亲离开后,他曾问过父亲为什么,但得不到回答,之后他逐渐变得沉默、叛逆、偏激。中考失利后,他上了职校,还未毕业就到酒吧打工。由于工作的关系,他结识了不少游手好闲的朋友,更是在酒光食色的环境中,沾染上了毒品。从此后,阿义的人生就如同陷入了泥沼,他知道毒品是魔鬼,但他摆脱不了吸毒后带来的短暂快感,只因那能让他暂时忘却所有的不快乐。他也曾极端地用自残的方式想让自己摆脱毒瘾,手臂上到现在还能看到数条刀片划过留下的疤痕。
释怀
得病后的阿义面临着巨大的经济和精神的双重压力中。经济上,虽然有低保和医保,但动辄上万的自费昂贵药物让普通家庭根本无力承担,更何况像阿义这种家庭。因此,他只能在网上病友群中购买替代药物并减少服用的次数和剂量。但即便如此,巨大的经济压力还是让他喘不过气。思想上,他武断地把患白血病与之前吸毒关联起来,认为就是因为吸毒他才换上了这个病,给自己、给父亲带来了不幸,陷入深深的自责中,情绪一度极其低落。为了缓解阿义的压力,我与街道社保医保部门沟通过多次,利用多种渠道为他申请大病临时补助;帮助阿义寻求专业的医疗支持,就他所患疾病咨询社区医生了解相关医学知识;针对他情绪困扰、焦虑和抑郁等问题提供心理支持,并建议他在身体状况允许的情况下,适当参加社工点小组活动,借助社交和交流的环境,缓解阿义的心理压力;此外,我还为他借阅了一些有关励志自强的书,有《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史蒂芬.霍金》等,希望这些书籍能够向他传递乐观、积极向上的信念和动力;与阿义的父亲沟通,提供家庭支持,参与他康复治疗的过程。
在经历过一段痛苦的放化疗诊治后,阿义的病情暂时得到了控制,各项检测指标趋于稳定,没有再进一步恶化,之后就进入保守医治的流程,服药和定期检查。医生说目前依据他的急性病症,只要及时、坚持治疗,有七成的治愈可能性。这个好消息让所有人都松了一口气,虽然高昂的药费还是如大山般沉重地压在他身上,但阿义整个人的精神状态已不再继续颓废低沉,他时常会主动来到社工点与我谈心,有时候聊聊读书观后感,有时候谈谈最近的治疗进度和生活,从他愈发明朗的眉眼神情之间,我能看出他已渐渐放下过去,不再纠结于痛苦的过往,不再耿耿于怀。
勇进
2022年春天,因为疫情的冲击,上海经历了一段特殊的时光。在这期间,我曾非常担忧阿义的情况,一是身体方面,是否会因为疫情原因受到影响,二是情绪方面,会否又重蹈覆辙陷入低谷。因此,我联系居委沟通此事,居委也为阿义申请开通了特殊通道以便及时就医,此外还经常电话联系关心他的日常生活。令我意想不到的是,阿义在疫情期间,不但力所能及地主动为楼道里的居民提供理发服务。还利用朋友的销售渠道,为社区居民牵线搭桥,提供水产产品平价团购服务,在特殊时期丰富了大家的菜篮子,也获得了邻里们的一致好评。
看着阿义发给我的照片,看着他为居民理发和发放物资时的认真神情,我眼前恍若又看到了那个童年时期乐于助人,阳光灿烂的少年。人生难免有起落,我们的初心从未改变。无论经历多少困难,我们潜意识里始终都愿意保持最初的信念和目标,寄望未来,继续前行,去实现我们心中的梦想。
普陀工作站 吴鹰姬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