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的形成和需求是密不可分的,无论进化到那个阶段,不同的物种都会有基本的符合生物发展特征的需求。在于人类等高等动物来说,除了基础的生理需求外,安全,社交,尊重和自我实现等心理方面需求也是在不同阶段逐渐体现的。人类随着年龄和身份变化各类需求都会呈现出来,而且会随着内在和外界的各种变化而改变,是波动起伏的状态。人类也有很强的自适应性,当自身因素和环境改变后,各类需求也会随之改变,并产生相应的平衡。当个体能够产生自我平衡,需求或许也不会有太多的改变,故此需求的个性化,在现今社会更加的明显,很多需求的习得性和环境干预也越来越明显。
因为整体大环境的因素,现阶段社区戒毒康复的人群大幅度降低,走入后戒断康复期的服务对象群体,无论从内在和外在的形式来看,都有需求的变化。针对家境不够殷实,家人关系较差,本人无技能,交往关系差的群体,在经济方面的需求就比较明显。但是年龄和外部因素等又限制了此类群体的就业和谋生。多层面分析,也并非该类群体人员不想就业,因为就业市场对这个年龄段和能力段的人群普遍都是不友好的。最低工资加上很少的补贴,所以计算后真的不如拿低保,加上廉租房,逢年过节还能有补助,平时还能临时申请一些帮困。不用上班,开销小,时间宽裕,可以照顾家人,还能平衡一下家庭关系。即便加金到了退休年龄也无法拿到退休金,所以此类群体的需求可能就不是很明显和迫切,需求的欲望也就是临时帮困。
针对家庭环境和经济状态好的,个人有一定能力的可能在就业遇到问题时会有一些阶段需求,但是他们就业的方向和意向相对层次和收入目标较高,社工缺乏此类工作的资源,即便街道层面有一些职业推荐的部门,但是在其中能够起到的作用不大,也不能很好的形成供求关系。在非介入式供求的交往中,就较难有深入的交流,信任和认可度也较难增加,对象群体也会根据社工的资源能力来判断是否接受帮扶。很多情况下,对象在有了正常的工作生活后有更多的自我实现的需要。希望得到更多的尊重和认同,不希望过往被他们知晓,主动远离那些知道其过往的人群,社工也在这个被规避和远离的范围。所以个案工作需要有结案,当个案经历了康复的过程,可以重新独立回到正常的轨迹时,需要允许他们和正常人一样,不再别打扰。所谓的接纳很大程度上是接受他人在各个阶段的变化,即便是问题群体,也有改变的空间,社工就是协助他们走上正轨的陪伴者,在合适的时候要允许他们单飞。而工作的重心可以在多侧面关注方面做一些努力,通过技术性的数据来协助检测康复群体的延伸康复情况。发现问题时给以预警,然后再有针对性的给以服务,效果可能会更好。简单的不做分析的大面积需求了解,可能就会引起一些群体的反感和躲避。毕竟吸毒不是一件光彩的事,一个黑色的阶段过去了就应该让它过去,反复的提起确实不是服务的目的。故此如何转变模式还是比较重要的。
无论是服务的精细化还是深入化,总体都是在新时期对新形势做出改变的计划,目的一方面是延伸对特殊群体人员的帮扶,另一方面也是让工作群体有具体可以做的事,但是忽略了此类服务的成效是否正向推动了帮扶关系的有效进展。现实是很多原本还相对平衡的关系被打破了,社工成为被反感的对象,在选择中可能就会被剔除可正常交往的范围。无论是延长回访,还是挖掘需求,都有两面性,所以还是需要做分析和判断的,量化可能达不到好的成效。基数大的奔波在不可预知结果的联系中,基数小的在主动制造需求,不同的辛劳带来的效果可能都是没有效果。对能力的提高,对深入的思考未必能够起到很好的作用。
在某些方面需求是一个动词,对应需求的是资源,发现需求是能力,而发现资源更加是能力。全能型社工可以培养但是也要给以空间和土壤,需要不同层面链接形成供求才能平衡供需,只有一个出口肯定是要堵塞的。所以规则的形成需要调研,需要亲历,需要感同身受,实践出真知,行动有体会。
康健社工点 孙映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