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林是一个长相普通,家境普通,学历普通,一个很普通的姑娘。但是她的经历却有点不普通,因为她曾经是一个吸毒者。初中毕业的小林想找一份挣钱的工作,但是小林无一技之长又没有学历,挣到的工资只能维持日常开销,偶然间听到一起工作的同事说起想要去沿海城市打工,说那里的工作机会多,而且挣得也多,小林就很心动,于是就下定决心去沿海城市打拼了。但现实是,在沿海城市,小林也还是在工厂里工作,挣得虽多一些,但是日常开销也大。一个人在外地打拼的日子里,小林认识了一个男同事,这个男同事对小林很好,会经常帮小林搬搬东西,送小林回家,小林觉得自己遇到了对的人,于是开始和那个男同事约会。小林是真的想好好处关系,但是那个男同事却是有目的性的,两人相处熟悉后,便一起去酒吧玩,然后又一起吸食了海洛因,其实小林知道这是毒品,毕竟港片看了那么多,怎么可能什么都不懂。只是看见男同事也吸了,觉得这毒品就是玩玩而已,抱着玩玩的心态,小林的命运从此开始改变。沿海城市的日常消费本来就高,更何况现在还有毒品这消费大户,本就不多的积蓄很快就挥霍一空,小林的那个男同事又说服小林去挣快钱,到一个妈妈桑手下做小姐,小林心里清楚这是一条不归路,但是毒瘾一来就什么都不管了。直到有一次警察在扫黄中把小林抓获,又给小林做了尿检发现其是吸毒人员,然后被送去强制隔离戒毒。
刚到戒毒所的小林特别难受,身体上的毒瘾难耐加上精神上的愤愤不平。小林很痛苦,这样也就很难摆脱毒瘾的控制。人的身体难受的时候什么都是听不进去的,所以戒毒所的民警首先就是帮助小林戒除身体上的毒瘾,给小林制定了详细的复健计划。小林一开始实施这个康复计划的时候感觉很艰难,但是戒毒所的民警在一旁不断鼓励,小林也就慢慢坚持了下来。如此半年后小林的身体恢复情况良好,社工开始入所帮教,在与小林的面谈中,社工发现小林觉得自己现在这样都是别人造成的,怪父母不关心她,怪家庭条件不好,怪同事人太坏。想要改变一个人的想法和观念是非常困难的,社工对小林的这种情况做了一个综合评估。然后和小林一起讨论其身上需要改进的部分,以及问题所在,共同制定了一份康复计划,帮助服务对象自己解决问题。首先得开阔服务对象的视野,只有知晓的多了,才能渐渐意识到自身存在的问题,才会想着怎么去解决。所以戒毒所的大课要认真听,听完后可以给社工写信,社工会及时聆听其感受和想法,以及及时回复其信件。就这样两年的强制隔离戒毒结束了,社工和社区民警以及小林的母亲一起去接小林出所。回到社工办公室签订三年的社区康复协议,由于之前的入所帮教,小林对社工比较熟悉,也没有什么抵触情绪,很配合社工的工作。社工和小林讨论了出所后面临的问题以及其思想观念的问题,由于在戒毒所这个封闭的环境中,小林并没有完全转变自己的观念,只是意识到了或许自身也存在问题。社工和小林一起分析了问题所在后,一起探讨要达成的目标以及制定实施计划。有了康复计划后,生活也得有保障,社工陪小林一起社保中心询问申请低保的条件,发现小林的家庭经济情况符合享受低保的条件,于是社工陪着小林成功办理了低保。
社工还邀请小林参加同伴小组,以及其他各类活动,小林都很配合地参加了,在活动中小林也渐渐话变多了,会分享自己的感受,认真聆听其他服务对象的发言,每次参加活动都会有所收获。每当逢年过节时,社工会和同工一起去小林家看她,并带上节日的问候。和其家人聊天,从聊天中也能看出小林真的在慢慢变好,家人看到这种改变也很感激社工。社工说主要是小林有了想要变好的信念,所以最主要的还是小林自己主观的意愿,社工起到辅助的作用。社工还链接了周边的资源,去找村里的禁毒工作人员,看看有什么工作机会是适合小林的。有一份给老年活动室打扫卫生的工作,小林也觉得一直闲着不太好,接受了这份工作。工作后的小林有了稳定的收入,精神状态也更好了点,她对社工说,在老年活动室工作,会与许多老人聊聊天,在聊天中也想开了很多事情。人生的每一个决定最终都是自己做的,自己因为觉得有利才会下这个决心,虽然有坏人的引诱,但是是自己没有坚持住底线,一次又一次地突破自己的底线,最终才会酿成恶果。好在社会政府没有放弃她,让她还可以过上正常的生活,还可以回到家乡和父母住在一起,弥补自己年轻时的不孝。社工对于小林的改变感到由衷地开心,她终于摆脱了思想上无形的枷锁,不再深陷毒瘾的漩涡,认识到了自身的问题并且愿意正视它,戒除毒瘾最难戒的就是心瘾,虽然社工和其家人一直关注着小林,但毕竟不能二十四小时跟随,只有其本人从内心深处觉察到了吸毒会酿成的恶果后,才能真正根除毒瘾。
一念之转,冲破无形的枷锁,小林终于摆脱了无形的枷锁的钳制,重新开始自由的人生。
青浦工作站华新社工点 杨冬兰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