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参加了自强嘉定工作站组织的个案汇报培训会,在培训会上,参加过汇报的同工进行了精彩的分享和交流,督导老师也给出了中肯和极具针对性的点评和建议。整场培训下来自然是收获满满,其中给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还是非指导性建议相关的内容。
服务对象有着各种各样的困扰和形形色色的困难,但是随着从事相关工作时间以及经验的增长,社工自己往往会从经验出发,下意识地将服务对象的问题分门归类,并且给出相应的指导性的建议或者帮教方案。这样做虽然大的方向是没有错,但是还是忽视了服务对象个体之间的细节差异,往往成效不明显。
同时由于这些建议和解决办法不是服务对象自身通过思考和讨论得来的,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服务对象的主观能动性,很难让服务对象做到深刻认识并付诸于行动。虽然服务对象当时是比较认可的,但在实际尝试解决问题的时候,往往会出现不可避免的偏差,一旦遇到阻力又往往会信心不足,从而导致事倍功半甚至是半途而废。
服务对象的问题只有服务对象最清楚,那么解决问题的方法自然也是服务对象自己想出来的更有针对性也更有实效性,尽管有时服务对象对于解决自身的问题的方法只有一个非常模糊的念想,很难准确地描述出来。这个时候,在把握总体大方向的基础上,就需要社工在引导服务对象方面多做工作,用开放式的提问来促使服务对象自己来发现、定位和思考自己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法,这在事实上更能帮助服务对象发挥自身的主动性,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以自己协助一名服务对象处理酗酒的案例为例,虽然自己和服务对象进行了深入的讨论达成了共识并给出了细化的建议,但在后续跟进的过程中,却发现服务对象的进展相当缓慢。经过和服务对象的多次沟通和探讨,社工也发现了原有的帮教方案的不足:比如这些建议都是社工给出的而且比较细化,服务对象很难全部记住更不要说加以运用了;使用量表的方式比较僵化,服务对象很难刻意地进行完整的记录。在和督导老师的交流后,社工自己也开始反思这些不足,开始慢慢引导服务对象自己思考如何解决酗酒的方法。服务对象思路打开后,想出了几个更适合自己的方法,确实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
通过这次的培训,社工更是认识到在实际工作中应当尽可能地避免经验主义式给出指导性的意见,在讨论和确定具体实施和方案的过程中,更应当多采用开放式的提问和方法:比如多询问服务对象是如何认识这些问题,自己是否有一些想法来解决这些问题。即便服务对象的方法肯定有偏颇,也不应立刻否定服务对象的想法,而是继续采用提问来引导服务对象认识到这些方法背后的不足。简单来说,就是多用“你是怎么想的”、“你是怎么看待这些问题的”、如果尝试遇到不顺利,你会怎样处理”这类的问句来代替“你遇到的问题是什么什么”,“你应当如何如何来处理”这样的肯定句,在把握大方向的基础上把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主动权交到服务对象手上。
嘉定工作站江桥镇社工点 程永强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