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禹治水的启示:治水要疏堵结合,水流光靠堵是解决不了问题的,有些时候需要引导水流正确的走向。引申到生活中,就是不管遇到什么问题,不要想着一味的强硬处理,要结合实际情况为问题找到出口。
服务对象小鸣是家中独子,在好奇心的驱使以及朋友的引诱下,不慎沾染了毒品,屡次吸毒的他先是被责令社区戒毒,之后又被强制隔离戒毒。在他回归社会之后,父母采取了严加看管的方式,希望借此防止对象复吸。但是,这一做法却像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表达了家人对小鸣的关爱与期望,另一方面却无形中增加了他的心理压力,让他感到更加束缚和反感。小鸣告诉社工:他的内心充满了对自由的渴望和对家人做法的不解。他渴望被理解,渴望被接纳,渴望重新找回属于自己的生活。然而,家人的看管却像是一道无形的枷锁,让他感到无法呼吸。
小鸣的负面情绪如同无声的警报,提醒着社工:假如任由其发展下去,极有可能让小鸣再次走上复吸的道路。社工第一时间和小鸣的母亲取得联系并进行了沟通,母亲告诉社工:他们也不想整天盯着对象的,只是小鸣过去的行为太让人寒心了,每次信誓旦旦向他们保证是最后一次(吸毒),却屡屡食言,这一次无论如何要看紧他。社工理解家属对小鸣过去行为的失望和不信任,但是他们现在的方式已经引起小鸣的反感,长此以往可能会导致问题愈发复杂。大禹治水的故事流传至今,他之所以成功,是因为明白“堵不如疏,疏不如引”的道理,作为家长也应该学习“疏”和“引”,在生活中用理解和引导为对象指明方向。社工建议小鸣的父母尝试与其建立更加平等、开放、包容的沟通方式,用爱和理解去温暖他的心灵,而不是用看管去束缚他的自由。
在社工的引导下,小鸣的父母开始改变自己的做法。他们不再过分看管小鸣,而是给予他更多的自由和空间,同时尝试与小鸣进行深入的交流,了解他的内心世界,倾听他的需求和困惑。他们也用自己的行动告诉小鸣,无论他面临多大的困难和挑战,家人始终会是他最坚实的后盾。
父母一系列的改变让小鸣逐渐体会到了家人对他的关爱和尊重,也明白家人是在意自己感受的。他不再抗拒家人对他的关心,开始用相互理解和尊重的方式与家人建立新的关系,并决定用积极的心态去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困难。
在面对服务对象的问题时,家属很容易陷入直接阻止或限制的惯性思维中,但这样往往治标不治本。社工作为一名引导者,采取疏导和引导的方法,从源头上解决问题,如此一来不仅能有效地应对问题,还能帮助对象从根本上防止问题再次发生。
宝山工作站 黄震侠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