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社会上一些针对老年人的短剧层出不穷,利用“爽文加爽剧”的模式不断吸引老年人付费订阅,导致他们高消费并沉迷其中,影响身心健康;无独有偶,澎湃新闻近日报道的沈阳万通汽校多名学生吸烟、吃普瑞巴林,口吐白沫、抽搐昏迷的滥用药物成瘾案例,更是令人触目惊心。这两起事件都凸显了当前社会在面对诱惑、刺激和压力时存在的脆弱性以及现代人在心理素质,尤其是自制、自控方面的缺失。
作为一名禁毒社工,联系到实际工作经验,我也深有感触。除了协助戒毒康复人员做好防复吸和戒除毒瘾工作外,正视和重视戒毒康复人员在回归正常生活时暴露出来的心理素质方面的问题,如何避免他们刚逃出毒瘾的魔爪又陷入其他的坑,是值得每一个禁毒社工思考的课题。
以社工服务的一位戒毒康复人员Z先生为例。他在社区康复期间通过努力找到了一份销售的工作,而且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成功地完成了社区康复。就在他即将回归正常生活的时候,却因为暴饮暴食而再次陷入了困境。原来,Z先生从事的销售工作业绩考核严格、竞争压力大,为舒缓情绪,Z先生慢慢地喜欢上了喝碳酸饮料和吃零食。起初,他只是把喝碳酸饮料、吃甜食零食当作一种经常性的解压的方式,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工作压力的加剧,Z先生的情况逐步演变成暴饮暴食的境地。
当社工回访发现Z先生情况时,他正为被暴饮暴食带来的体重超重而苦恼着。社工开始与Z先生进行深入的交流,了解他在暴饮暴食中的心理变化。原来,Z先生喝饮料、吃甜食零食确实能让其得到片刻的脱离,但是时间长了以后,就形成了对碳酸饮料和甜食零食的依赖,即使明知这样做不正确,但Z先生还是常常会不由自主地重复习惯,而这种习惯也慢慢地演变成了一种对暴饮暴食的依赖和难以自拔。
针对Z先生的问题,社工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协助他改善。首先,社工引导他认识到自己的问题所在,让他明白暴饮暴食背后的情绪和压力问题,以及这些问题所暴露出的Z先生心理素质方面的欠缺,有其是自制自控、应对压力等方面的欠缺。其次,社工鼓励Z先生拓宽思路、寻找一些合适、有益的缓解压力、舒缓焦虑的渠道和活动,比如周末多参加社区活动、培养兴趣爱好、快走运动等。此外,社工还教给Z先生一些自我调节的方法来慢慢地培养自身的自制和自控,如对暴饮暴食的次数进行记录、学会冲动前的冷静、达成克制小目标时的鼓励等。通过这些方法的实施,Z先生在摆脱对暴饮暴食的习惯性依赖方面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在这个过程中,社工深刻地体会到了重视戒毒康复人员心理素质问题的重要性丝毫不亚于协助他们完成戒除毒瘾的工作。面对诱惑、刺激和压力时存在的脆弱性以及在心理素质,尤其是自制、自控方面的缺失是戒毒康复人员普遍面临的问题,也是极其容易被忽视的问题。当他们在工作、生活、家庭等方面遇到困难、遇到压力、遇到不顺时,这种欠缺和脆弱就会被放大和凸显,在一定程度上对他们正常回归生活、恢复社会功能造成影响和阻碍。正视和重视戒毒康复人员心理素质方面的问题并积极给予支持和引导也应该成为帮教工作的重点之一。
回到包括戒毒康复人员在内的普通人身上又何尝不是如此呢?正如开头两个事例提到的,在高速发展的社会中,身处其中的我们无时无刻不面临着各种各样的诱惑和压力,也由此产生了包括酗酒、无节制刷手机、通宵达旦搓麻将、经常晚睡在内的不良习惯,这个时候我们是不是也应该审视自身,想一下自己是不是在自制、自控方面出了问题,是不是自身的心理素质方面也出现了欠缺呢?
自强嘉定工作站江桥镇社工点 程永强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