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尖划过全国社工考试成绩查询页面,“合格” 二字在屏幕上稳稳停留时,我眼眶竟有些湿润 —— 原来那些在走访间隙背考点、这张证书背后的辛苦付出养总算没有白费。从事禁毒社工六年,这是我第三次参加初级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前两次失利的遗憾已经成为过去,终于在这个夏天变成了“得偿所愿” 。
2019 年刚踏入禁毒社工领域时,我满脑子都是“把事做好”的热情,却常常在实际工作中陷入 “有力使不出” 的困境。我第一次独立跟进个案,服务对象小林因吸毒留下心理阴影,不愿与人交流,我连着两周上门访谈,除了向小林说“别担心,会好起来的”,竟想不出更有效的沟通方式。后来通过督导的指点我才才知道 “共情”“倾听” 这些看似简单的技巧,背后藏着专业的社工理论;为服务对象制定康复计划时,也需要结合“社会支持网络”“认知行为疗法” 等知识,才能真正帮到他们。也是从那时起,我下定决心要考下初级证书,让自己的工作从“只凭热情”转向“善用专业”。
第一次备考是 2021 年。那时我有 8个开案对象,白天要完成繁琐的工作,晚上回到家还要照顾年幼的孩子,只能等孩子睡熟后,才有时间在客厅开着小灯看教材,有了属于自己宝贵的迎考时间。但我的问题是知识点记了又忘,多选题总是抓不住重点,考试前一天,我还在反复背诵,结果考试时遇到类似的情景题却因为没能结合实际案例作答,实务科目以 5 分之差没能通过。查完成绩的那天,我在办公室整理小林的服务档案,看着他从“拒绝沟通”到“主动分享生活”的转变记录,我豁然开朗:证书是专业的证明,但真正的进步,要在工作里一点点磨炼。
第二次备考,我试着把教材内容和实务工作结合在一起。我给服务对象老陈做就业指导时,按照教材里“职业康复计划”的步骤,帮他梳理过往工作经历、分析岗位需求,还模拟面试场景帮他克服紧张;在社区组织禁毒宣传活动前,我用“社区工作方法”的知识设计流程,让宣传不再是简单的发传单,而是加入互动游戏、案例分享,吸引更多居民参与。可考试前半个月,老陈因求职受挫情绪崩溃,我每天抽时间陪他谈心、帮他重新筛选岗位,复习时间被压缩得所剩无几。这一次,第二次考试实务科目还是差了1 分,我虽有些失落,但有了些底气:社工的工作永远以服务对象为先,这次的遗憾,就当是给自己再补专业课的机会。
今年备考,我提前制定了更合理的计划:我充分利用碎片时间涨绵管理法,每天早上提前一小时到办公室,用思维导图梳理知识点;午休时做真题,遇到分歧就翻教材、查政策,把教材中的难点理解透彻;晚上,我会把当天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写下来,试着用社工理论分析解决办法,考试那天,看到试卷上的案例题,我仿佛看到了工作中接触过的那些服务对象,思路格外清晰,笔也写得很顺。
拿到证书的那天,我给小林发了条消息,他回复说:“我现在在社区的便利店上班,老板还夸我认真呢!”看着这条消息,再看看手里的证书,我忽然懂得:这张证书不仅是对六年专业学习的认可,更是对无数个“慢慢来”的日子的致敬——对服务对象,我们需要耐心陪伴他们走出阴霾;对自己,也需要坚持学习,才能用更专业的能力守护他们的重生之路。未来的路还长,初级证书只是起点,我会带着这份坚守,继续在禁毒社工的岗位上,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下去。
自强嘉定工作站南翔镇社工点 陆静 供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