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电影院上映了一部《浪浪山小妖怪》,我陪着孩子一同观影,影片中看到那些原本纯真的山精妖怪如何被邪魅蛊惑,一步步迷失本性,最终沦为害人害己的妖魔。忽觉我们每日面对的何尝不是现实版的“浪浪山故事”?只不过我们面对的不是山中精怪,而是被毒品这只“现代妖魔”蛊惑的普通人。
毒品恰如浪浪山中的魔咒,初时许诺无尽欢愉与解脱,诱人深入。我接触的许多服务对象最初都以为那只是“尝一口”、“试一次”,殊不知一旦踏入这片迷雾笼罩的山林,便再难找到归路。他们的眼神从清澈到浑浊,家庭从和睦到破碎,人生从有序到混乱,这哪里是逍遥自在,分明是一场与魔共舞的悲剧。
然而浪浪山的故事里总有希望,小妖怪最终被善良感化,迷途知返。这让我想起服务对象老杨——那个曾经四进四出强戒所的中年男子。第一次见他时,他眼神躲闪,对社工充满敌意,认为社工是派出所派来监视他,又要把他关进去的。面对阻碍我们禁毒社工没有放弃,一次次上门,不谈大道理,只是关心他的生活,帮他申请临时困难补助,帮助他缓和与家人之间的矛盾,帮他寻找生活的新方向。半年后的一个雨天,他主动到办公室来找我:“社工老师,我找到了一份工作,我能赚钱养活自己。”那一刻,我在他眼中看到了被毒品遮蔽已久的清明。
禁毒工作没有神通广大的孙悟空为我们扫清一切障碍,有的只是日复一日的陪伴、倾听和引导。我们要帮助服务对象对抗的不仅是生理上的依赖,更是被毒品摧毁的自尊、破碎的社会关系和空虚的内心世界。就像浪浪山中的引路人,我们举着微弱的灯火,在迷雾中为他们照亮一条回归的路。
这份工作让我深刻理解:没有人天生愿意被毒品控制。每个成瘾者背后都有故事——或许是成长的创伤,或许是生活的重压,或许只是一次好奇的尝试。他们需要的是真正的理解和专业的帮助,而不是简单的道德审判。正如浪浪山的小妖怪,本性非恶,只是误入歧途。多年来,我见证了太多在戒毒路上挣扎前行的服务对象。有人成功回归家庭,有人找到工作重拾尊严,也有人不幸复吸,再次陷入泥潭。但每一次尝试都值得尊重,每一份努力都蕴藏着希望。就像浪浪山的故事告诉我们的:哪怕是最深重的迷雾,也终有散去的时候。
作为禁毒社工,我们可能就是那个在迷雾中举灯的人。灯光虽微,却能照亮前路;力量虽小,却足以温暖人心。浪浪山的小妖怪需要孙悟空的救赎,而现实中的“小妖怪”们,需要的则是社会的理解、专业的支持和永不放弃的陪伴。在这条没有硝烟的战场上,我们继续前行。不为别的,只为那迷雾散去后,重见的一张张笑脸,一个个重获新生的灵魂。
宝山工作站 陈姝 供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