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事禁毒工作已经有近20年,在这个过程中,我接触了大量的吸毒成瘾者,发现大部分药物滥用人员的情绪管理能力都比较差,尤其体现在他们的情绪产生、表达和调节的环节。
首先,药物滥用人员的情绪反应很容易被小事触发。比如:他们会对轻微的刺激、他人的一句批评、生活中的小挫折反应过度,可能瞬间爆发强烈的愤怒、暴躁,甚至出现冲动攻击行为。其次,遇到压力或不顺时,又容易陷入极度的消极情绪,如突然崩溃哭泣、自我否定,甚至产生绝望感,难以理性看待问题。第三、药物滥用人员的情绪表达方式往往不健康。压抑与爆发交替:平时可能将情绪积压在心里,不与人沟通,一旦积压到临界点,就会通过摔东西、争吵等激烈方式宣泄。有时候,他们也习惯逃避负面情绪的出现,无法通过正常方式缓解,更容易选择复吸、酗酒,或用自伤等方式麻痹自己,而非直面情绪。
药物滥用人员之所以容易情绪失控,是因为毒品对生理、心理及社会功能长期破坏的综合结果,具体原因可从以下几方面分析:
第一、毒品对大脑神经机制的直接损伤。冰毒、海洛因等会干扰大脑内多巴胺、5-羟色胺等神经递质的平衡,这些物质直接调控情绪、冲动控制和奖赏机制。第二、戒断反应的生理心理冲击。吸毒成瘾后,突然停药会引发戒断症状,身体的剧烈不适会直接转化为情绪上的暴躁、易怒或绝望。对戒断痛苦的恐惧、对毒品的强烈渴求,会进一步放大负面情绪。第三、心理依赖与应对模式扭曲。吸毒者长期依赖毒品逃避现实压力(如贫困、人际冲突、自我否定等),逐渐丧失了用健康方式处理情绪的能力。当情绪出现波动时,他们会习惯性认为“只有吸毒才能缓解”,一旦无法获得毒品,情绪就会因无助感而失控。第四、社会环境压力的叠加。吸毒者常面临社会歧视、家庭破裂、经济困窘等问题,这些持续的外部压力会不断积累负面情绪。缺乏有效的社会支持(如家人理解、同伴接纳),导致情绪无处宣泄,最终以失控的方式爆发。
药物滥用人员无法很好地管理自己情绪的这些表现不仅会影响他们的戒毒进程,还可能破坏他们周围的人际关系,进一步加剧其社会适应困难。因此,禁毒社工在工作中往往需要先从识别这些具体表现入手,再针对性地引导他们学习情绪管理技巧。
其实,情绪是每个人生命中自然流动的部分,无论是帮助戒毒人员管理情绪,还是我们自己学会与情绪相处,核心都在于理解、接纳与疏导。
喜怒哀惧是人类最基本的情绪,不同的情绪产生不同的身心反应。比如:愉悦时,心境开朗;愤怒时,怒火中烧;哀伤时,痛哭流涕;恐惧时,惊恐不安;焦虑时,辗转难眠;抑郁时,胸闷难耐。而长期的、无法排解的负面情绪就好像是积压在身体内的气体,终究有一天会如气球般的爆炸,并以最猛烈的方式进行自我攻击。
因此,学习怎么样自我关怀,怎么样去安放一颗动荡不安的心就变得尤为重要。
当情绪来了,也许先不要急着去宣泄或隐藏这些情绪,而是尝试与这些情绪对话,问问自己,“我怎么了?”,去觉察情绪背后的真实渴望,是累了、受伤了、无奈了、渴望被爱了、想要休息了,还是什么。对待负面情绪就好像对待一位老朋友的来访,不排斥,不抗拒,不害怕,去看到这些情绪背后的真实意图。愤怒的背后是一颗受伤的心,讨好的背后是渴望被认同,打岔的背后是希望被看见,超理智的背后往往有一颗脆弱的心。
要努力做到读懂自己更多,理解自己更多,包容自己更多,心理压力就会慢慢缓解。用适合的方式释放情绪,学会用深呼吸、冥想平复情绪,也可以使用画画、唱歌宣泄,还可以找信任的人和禁毒社工倾诉,避免情绪积压。
禁毒社工要把新的认知和理念传递给我们的服务对象。当情绪来了,并不适合做任何决定,因为情绪会带偏思想和认知,做出违背本心,事与愿违的决定。只有情绪平复了,稳定了,开始认真思考了,才有能力去做自己真正认为对和想要做的事情。
唯独如此,药物滥用人员才能在坎坷的、困难的、充满障碍的人生旅途中找到一方心灵的净土,成为支撑他们走下去、走更远、走更好的内驱力。
黄浦工作站半淞园路社工点 朱妍供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