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24日下午,自强宝山工作站杨行社工点禁毒社工在杨行社区事务受理中心活动室组织开展了“轻盈”同盟小组第五节活动——习惯巩固。参加本次活动的有禁毒社工2名和服务对象6名。
主带社工首先介绍了本节活动的核心内容与意义,社工强调运动带来的长期益处源于持之以恒的坚持,而无法形成稳固的习惯往往是导致计划中断的主因。本次主题活动旨在将积极心理学视角融入运动实践,协助组员缓解运动过程中的焦虑情绪,掌握应对挑战的方法,从而有效巩固运动习惯,增强坚持的动力。
承接上一节活动中组员制定的个性化日常运动维持计划,社工鼓励大家分享近期的实践体验及遇到的困难。组员们积极发言,坦诚交流了各自面临的挑战。有的组员说“天气炎热时,感觉提不起劲运动。”
有的组员说“看到别人轻松跑10公里,自己差距太大,感到焦虑。”也有的说“坚持运动一周后,体重没有明显变化,感觉看不到效果,有点泄气。”还有组员表示“运动后肌肉酸痛比较厉害,影响第二天的状态和后续训练。”
针对组员提出的共性问题,社工引导全体组员展开头脑风暴,共同探讨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大家结合自身经验踊跃献计献策。社工在归纳整合大家意见的基础上,提炼出几点高效实用的“压力缓冲”与“习惯巩固”策略:1、不拘泥于单一形式,尝试多种运动类型,兴趣是坚持的最佳催化剂。2、“5分钟”魔法,当缺乏动力时,承诺自己“只动5分钟”。往往最难的是开始,一旦启动身体惯性通常会让人愿意继续下去。3、善用碎片时间, 将10-15分钟的碎片化运动分散融入一天的不同时段。4、设定“最低保障线”,无论多忙、多累都能轻松完成的极小运动量。5、捕捉“机会窗口”,利用一天中的短暂间隙,见缝插针地进行微小活动。
活动通过深度分享与集体智慧碰撞,有效回应了组员在运动习惯维持过程中的实际困惑,共同提炼出一系列操作性强的应对策略。更重要的是,活动成功植入了积极心理学的视角,帮助组员缓解了由比较、效果期待和身体不适带来的焦虑,为组员巩固运动习惯、提升生活品质注入了持续的内在动力。本节活动在充满理解、支持与鼓励的氛围中圆满结束。
宝山工作站 殷敏 供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