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深化新就业群体的社区融合,提升应对生活挑战的心理韧性,5月27日晚上8点,“筑梦新力量”上海新就业群体项目之“暖新港湾”小组第四节活动在韵达快递公司开展,自强虹口欧阳路街道的禁毒社工耿军霞老师带领10名组员(快递小哥)通过互动体验来探索社会支持网络的力量。
蒙眼贴图:社会支持初体验
主带耿社工设计小组活动的第一个板块是“蒙眼贴图”,将组员们分成两组给画中的小猪贴鼻子。一组是独自摸索,另外一组则是在同伴的指引下完成任务。待两组都完成贴图后,耿社工引导他们分享游戏中的感受:“当蒙上眼睛时,感觉心里慌”;“如果没有同伴的指挥,我根本贴不准鼻子”……组员们纷纷表示:获得他人的帮助对完成有一定难度的任务很重要。正是这一类游戏,通过具象化的体验,让组员初步感受他人支持的重要性。
心灵对话:“遇困难找谁求助?”
主带耿社工引导组员思索,鼓励大家在手掌图上写下他想要求助的人。“父母、浩哥、彭姐,”小陈分享说:“每次遇到客户投诉,都是浩哥帮我协调,对父母总是报喜不报忧,有困难尽量自己扛!”他的话引起组员们的共鸣……耿社工适时同理组员们的感受,引出“社会支持理论”。社会支持理论既包括非正式资源的支持,比如家人、朋友的帮助,还有来自政府、组织的正式资源的支持。既有来自财、物的工具性支持,也包括来自领导、家人和朋友的肯定和鼓励。社会支持不仅是情感慰藉,更是解决问题的“工具箱”。
情景剧场:多维支持的生动演绎
快递员小朱遭遇子女求学、家庭照顾、客户投诉等多重压力而产生焦虑情绪。禁毒社工和组员分别扮演“朋友”、“家人”、“居委”、“社工”“街道”角色,开展立体化的演绎。居委说:“孩子读书可以找我,我了解政策”;同事说:“你工作上有困难了,我来帮你”。大家从各自立场给其建议和办法,现场呈现出一幅立体支持网络图,令小朱倍受温暖,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其焦虑情绪。其他组员也在这一场直观演绎中学习到社会支持的意义。主带耿社工鼓励组员不仅要运用社区资源,还需主动构建和维护社会支持网络。
本节小组活动运用立体化的方式,呈现社会支持网络在应对生命挑战的意义,扩展了他们解决问题的途径,正是社工的关爱、支持为他们营造出一个心灵的港湾。
自强虹口欧阳路社工点 耿军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