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加强对新就业群体的关心关爱,提升他们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自强虹口工作站欧阳路社工点承接上海市自强社会服务总社“筑梦新力量”项目,聚焦新就业群体的实际需求,切实解决他们的“急难愁盼”问题。
针对社区门牌号,群策群议。
社工联合居委书记召集社区中的的党员志愿者、居民代表、快递员代表召开社区会议,广泛征集:快递小哥实际送件路线的痛点,居民代表对社区环境的意见以及社区领导对整体布局的考量。
欧阳街道邮电居委书记先是介绍了小区的地理环境、房屋的性质,因房屋建造年代较久远,历史原因导致小区分了前村和后村,中间隔条马路,前村和后村之间都存在大号和小号且没有规律,经常会有快递/外卖小哥来问路的情况。叮咚外卖小哥反映:“每次进入这个老小区就像走迷宫,门牌号有的被树木遮挡,有的已经褪色看不清,导航到了附近却要绕好几圈才能找到具体楼栋,耽误时间又影响效率。”这些看似细微的困扰,却直接影响着他们的工作效率和收入。居民代表感慨道:“我在这个小区生活几十年了,对自己楼栋周边的门牌号自然十分熟悉。可咱们小区面积不小,离自家楼栋远些地方的门牌号,我就不太了解了。我自己也经常网购、点外卖,时常会碰到外卖小哥到了小区,却怎么也找不到具体位置的情况。通过电话沟通,也很难把位置说清楚,那时候大家心里都特别着急。”
社工们都把大家反映的情况做好记录,把问题也做了分类整理。然后请出上海市自强社会服务总社副总干事曹霞老师来详细介绍“筑梦新力量”项目的由来与核心宗旨。她表示:该项目旨在引导社会组织积极行动起来,给予新就业群体更多关怀与支持。新就业群体就像城市运转的“活力细胞”,为社区居民的日常生活带来了极大便利,更为整座城市的建设做了很大的贡献。曹总提议:依托自强总社《筑梦新力量——敢问“路”在何方》项目平台,致力改善小区门牌号混乱问题,构建一个多元主体共商共治的有机网络。
安装指示牌,共建共治。
社区会议上,经大家讨论决定:通过增设指示牌和社区地图来改善社区门牌号混乱的困境。社工、居委干部、社区居民代表共同参与到指示牌设计工作,在设计时充分考虑了功能性和美观性,不仅确保快递员能“秒懂”楼栋方位,大幅提升配送效率,还巧妙融入邮电新村独特的历史文化元素,使冰冷的指引符号转化为承载社区记忆的温暖载体。安装仪式上,快递小哥、外卖骑手、社区志愿者、禁毒社工一同参与了指示牌的安装工作,外卖小哥终于发出“以后再也不用绕弯路,送单更顺畅了”的感叹,与居民们“社区终于为我们着想了”的由衷认可形成和谐共鸣。小小标识牌,无疑成为了提升新就业群体职业尊严与社区居民生活品质的双赢支点。
微治理,解决社区难题。
通过一次项目活动的实践,能够倾听到最易被宏大声浪淹没的“微弱信号”(例如:穿梭于楼宇间的快递员,忙碌于晨昏的外卖骑手),方能感知综合治理的盲区。撬动社工组织、居民自治组织、新就业群体等多元力量,变“独角戏”为“大合唱”,让解决方案扎根于真实需求的土壤。最后,秉持“善治”匠心,在解决如“找楼难”这类具体问题时,兼顾效率提升与人文温度,使治理成果可感可及。
小小导向牌的竖立,是一次社区治理的精准发力。它彰显了基层治理从“被动回应”向“主动服务”、从“大水漫灌”向“精准滴灌”的深刻转型。未来,社区治理现代化之路,更需将目光投向每一个具体而微的“人”,在倾听快递员绕行烦恼、感知居民生活困境中,不断打磨“人民城市”理念的生动注脚。唯有如此,方能让“小标识”持续点亮社区“大治理”的智慧之光,使每一份细微需求都成为通往更美好生活的路标。
自强虹口欧阳路社工点 浦逸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