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锣鼓叮咚敲起来,禁毒知识讲起来,小朋友们要记牢——别碰它!”2025年7月28日上午,上海师范大学附属杨浦职校的体育馆内热闹非凡,一阵阵清脆的锣鼓声伴着朗朗上口的短句,拉开了“远离毒品侵害 共助美好明天”禁毒宣传活动的序幕。62名爱心暑托班的学生齐聚于此,在禁毒社工、社区民警和律师的共同带领下,通过三句半、仿真模型揭秘、案例互动等趣味形式,上了一堂生动的“防毒必修课”。
活动伊始,自强杨浦工作站控江社工点4名禁毒社工手持锣、鼓登场,自编自演的禁毒三句半瞬间抓住了孩子们的注意力。“糖果饼干和饮料,陌生人给不能要”直白活泼的台词配上欢快节奏,让“远离毒品”的理念在笑声中悄悄扎根。热场过后,禁毒“识”验课堂正式开启。禁毒社工先展示了摆满展台的仿真毒品模型:像巧克力的摇头丸、伪装成奶茶粉的合成毒品、看似跳跳糖的新型毒品……“这些东西长得和零食很像,但一旦碰了,会像‘吸血鬼’一样吸走我们的健康。”禁毒社工边演示边讲解,孩子们好奇地凑近观察,不时发出“毒品原来这么会伪装”的惊叹。
紧接着,社区民警李警官接过话题,用更贴近生活的语言补充:“小朋友们记住,毒品最会‘穿马甲’。比如在生日聚会、游乐园里,要是有人给你从没见过的‘果汁’‘饼干’,哪怕对方说‘很好玩’‘能变勇敢’,也一定要摆手说不。”他结合自己处理过的青少年涉毒案例,轻声却严肃地说:“曾经有个哥哥因为好奇尝了一口陌生人给的‘电子烟’,结果精神越来越差,成绩一落千丈,爸爸妈妈急得天天哭。”真实的案例让孩子们脸上的表情渐渐认真起来。
随后,刘律师结合法律知识,用提问的方式引导大家思考:“如果有人硬要让你试毒品,或者威胁你,该怎么办呢?”孩子们七嘴八舌地回答:“告诉老师!”“找警察叔叔!”刘律师点头称赞:“对!遇到这种情况,一定要第一时间告诉爸爸妈妈、老师,或者拨打110,法律会保护我们,惩罚坏人。但更重要的是,从一开始就坚决不碰,这才是最好的保护自己的办法。”
之后禁毒社工播放的禁毒动画短片,以卡通人物“小破孩”禁毒系列的故事,进一步展现了毒品对身体、学习和家庭的危害。看完短片,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地分享:“小安不该信他朋友的话”“要是我,肯定不会吃陌生人给的东西”。活动最热闹的当属禁毒知识有奖问答。“新型毒品可能伪装成哪些东西?”“遇到有人给你不认识的饮料,应该怎么做?”随着禁毒社工的提问,孩子们举手抢答的热情高涨。本次活动共发放了62份宣传品,现场气氛热烈。
活动最后,62名学生在主题背景板前合影,齐声喊出“远离毒品侵害,共助美好明天”的口号。体育馆内的这堂特殊课堂,没有生硬的说教,却让防毒意识在孩子们心中悄悄发芽。希望今天的知识能变成学生们的‘护身符’,让他们在成长路上远离毒品侵害,健康快乐地长大!
杨浦工作站 控江社工点 陈迎黎供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