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作为人类内心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个情绪的背后都有一个没被满足的心理需求。真正有效的情绪管理,处理的是情绪背后的需求,而非情绪本身。
在禁毒工作中,社工所帮扶的服务对象深受毒品的影响,情绪复杂多变,会因生活困境感到焦虑、会因被歧视感到悲伤、也会因戒毒压力感到害怕。社工需在个案服务中应敏锐捕捉到服务对象的情绪信号,深挖背后的需求,助力他们真正走向康复与新生。
社工接到服务对象小钱来电,对方未语先怒,满腹抱怨。社工知晓这背后必定有缘由,待其宣泄后,了解到其要去派出所毛发抽查而烦躁。社工耐心安抚,解释了毛发抽查的用意,并表明会陪同前往。服务对象这才松了口气。待完成抽查,社工认可服务对象当前保持良好戒断操守的成果,并鼓励其要克服心理障碍,坦然应对公安的抽查,积极面对才能更好地回归社会,重获新生。
服务对象老张因为家庭关系的紧张而陷入情绪低谷中,整天唉声叹气。社工与他的交流中,切实感受到他渴望得到家人的理解和认可,但又不知道如何去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社工多次与其家人进行沟通,试图缓解他们之间的矛盾,并组织了一次家庭会,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开放的沟通平台。老张终于鼓起勇气向家人倾诉了自己的心声,家人们也表示愿意给予他更多的支持和关爱。那一刻,社工看到他眼中重新燃起了对生活的希望之光。
这些实务工作经历让社工深切地认识到,作为禁毒社工,我们不能仅仅停留在表面去处理服务对象的情绪问题,更要深入挖掘其背后的需求。当服务对象表现出愤怒时,可能是因为他们的权益受到了侵害或遇到了不平等的待遇;当他们感到悲伤时,或许是因为不被信任或者失去了重要的人际关系;当他们出现焦虑时,可能是面临着巨大的压力或者对未知充满了迷茫。
社工需要以同理心去理解服务对象的情绪,用耐心和细心去了解他们的处境,通过积极的沟通和协调,协助他们解决情绪背后的需求。社工在工作中始终践行以同理心、耐心和细心为基础开展服务。上述案例一:小钱面对派出所毛发抽查情绪烦躁。社工先是耐心倾听小钱的担忧,表达理解,随后主动陪同前往。社工运用专业知识详细讲解抽查目的,打消其顾虑,并给予小钱心理支持,最终帮助小钱克服恐惧接受抽查。案例二:老张因家庭关系陷入情绪低谷。社工介入后,细心地与老张及其家人分别深入沟通,全面了解矛盾根源。而后,社工凭借专业协调能力,组织家庭交流,营造坦诚沟通氛围,引导双方换位思考、互相理解,逐步化解了矛盾。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帮助服务对象走出情绪的困境,建立起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为他们的戒毒康复之路奠定坚实的基础。
禁毒社工在成功化解服务对象情绪危机的意义在于:一方面,它有助于服务对象建立积极心态,提升戒毒效果;另一方面,它有助于维护社会稳定和谐,减少毒品问题带来的负面影响。同时,能够提升禁毒社工的工作效能和满意度,为禁毒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有力保障。因此,禁毒社工在工作中应高度重视服务对象的负面情绪问题,用心去探寻服务对象情绪背后的需求,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进行化解和引导,助力他们踏上新生之路。
宝山工作站 韩晶晶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