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38个国际禁毒日来临前夕,一场别开生面的禁毒教育活动在大场镇社区戒毒社区康复指导室展开。2025年6月16日下午,自强宝山工作站大场社工点禁毒社工与大华派出所民警携手邦德学院,组织该校优秀学生代表开展了主题为《青春不“毒”行,成长更“净”彩》的禁毒宣传活动。
一、沉浸式历史课堂开启禁毒认知
指导室内,百年禁毒大事记时间轴、珍贵历史影像资料布满墙面,禁毒社工结合虎门销烟等历史事件,向学生们还原了近代禁毒斗争的壮阔历程;大华派出所民警则通过数据对比,揭示全球每年因毒品产生的社会损失 —— 从家庭破碎到经济重创,直观的案例让青少年首次系统理解禁毒事业的现实意义。
二、解密新型毒品的伪装陷阱
“这包奶茶竟然是毒品?”在指导室的毒品仿真模型展区,伪装成网红饮品、跳跳糖的新型毒品让学生们围聚在一起发出惊呼。大华派出所民警举起毒品仿真模型,结合近期侦破的真实案件,犀利剖析犯罪分子利用青少年猎奇心理实施诱骗的惯用手段,同时将印着新型毒品伪装样式和识别技巧的宣传单页递到学生手中;禁毒社工则同步解读 “三不原则”:不随意进入陌生场所、不接受来路不明物品、不参与可疑社交活动。民警与社工一讲一解、一问一答,将抽象的防毒知识转化为可操作的安全守则。
三、警惕”非传统毒品”的隐秘威胁
在新型药物滥用知识专题讲解环节,禁毒社工借助视频与 PPT 等多媒体形式,着重剖析了依托咪酯和右美沙芬的潜在危害。依托咪酯作为国家严格管制的静脉麻醉药物,原本用于临床手术麻醉。但近年来,部分不法分子将其制成雾化吸入剂,伪装成”上头电子烟”兜售。滥用者会出现恶心呕吐、头晕幻觉等急性反应,长期使用不仅会造成肝功能损伤、免疫力下降,还可能引发精神障碍,且成瘾性极强,必须在医生严格指导下使用。
而右美沙芬本是常见止咳药的有效成分,正常剂量下能安全缓解咳嗽症状。但一旦被超量服用,就会产生致幻、头晕、呼吸抑制等类似毒品的作用。青少年若因好奇或追求刺激大量服用含右美沙芬的止咳糖浆、药片,极易形成药物依赖,甚至陷入成瘾泥潭。这两种物质虽披着”非传统毒品”的外衣,但同样具有严重危害性,均需在专业医疗指导下规范使用。
此次在大场镇社区戒毒社区康复指导室开展的禁毒活动,不仅实现禁毒知识从被动接受到主动传播的转变,更通过角色转换让青少年成为禁毒宣传的主体力量。随着志愿队的常态化运作,将禁毒理念如春风化雨般浸润校园,让拒毒防毒意识在青少年群体中生根发芽,为守护青少年健康成长构筑坚实屏障。
宝山工作站 张杰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