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心理学,作为一种关注个体积极品质和潜能的心理学取向,旨在通过培养个体的内在力量和积极情绪,来提升其生活质量和幸福感,在禁毒个案服务帮教过程中,积极心理学显得尤为重要,它不仅有助于激发服务对象内在的戒毒动力,还能帮助他们挖掘自身潜能,培养正向思维,从而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困难。
小李,是一名年轻的瘾君子,因在青春期就开始吸毒,导致身体和精神状况严重下滑,在社工刚开始接触服务对象的时候,发现小李表现出了极度的消极和自我放弃,对戒毒毫无信心,此外,他还面临着家庭关系的紧张、社会支持的缺失等多重问题。针对小李的情况,我决定运用积极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进行干预。首先,通过与小李深入沟通,努力激发他内在的戒毒动力,鼓励他回忆过去的成就和美好时光,小时候家人对他的关爱,以及展望未来可能实现的积极变化,这些努力逐渐唤起了小李对生活的渴望和对戒毒的信心。其次,致力于挖掘小李的优势资源。我发现,小李在画画方面有着天赋和兴趣,于是,鼓励他参加了农民画小组活动,通过画画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这不仅帮助小李找到了新的兴趣和爱好,还为他提供了与同伴交流和合作的平台。最后,我注重培养小李的正向思维。通过一系列认知行为疗法和情绪管理技巧的训练,帮助小李转变消极的自我认知,建立积极的自我形象,教会他如何面对挫折和困难时保持乐观和坚韧,如何调整自己的情绪和心态,以及如何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经过近一年的积极心理学干预,小李发生了显著的变化,逐渐恢复了自信和乐观,对戒毒充满了信心和动力,他与家庭成员的关系也得到了改善,重新获得了社会的支持和认可。更重要的是,小李在农民画创作方面也取得了成功,成为了一个积极向上的青年人,这些变化充分证明了积极心理学在禁毒个案服务帮教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通过小李的案例,我们深刻认识到积极心理学在禁毒个案服务帮教中的独特价值,它不仅能够激发服务对象的内在动力和潜能,还能帮助他们建立正向思维和良好人际关系,从而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困难,在未来的禁毒工作中,我们应该更加注重运用积极心理学的理念和方法,为更多需要帮助的人提供有效的支持和帮助。
金山工作站朱泾社工点 严卫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