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是戒毒者重返社会的“第一战场”,更是其心理康复最关键的支撑力量。许多戒毒者因毒品侵蚀,不仅失去家人的信任,更让家庭关系布满难以弥合的裂痕——这份隔阂若不消融,往往会成为他们复吸的隐形隐患。因此,开展家庭治疗与亲子关系辅导,核心在于修复断裂的亲情联结,让曾经剑拔弩张的家庭“矛盾场”,转变为温暖治愈的“心灵港湾”。
在家庭治疗中,社工常会以“家庭恳谈会”为切入点。起初的会议室,总是被沉重的沉默笼罩:有的妻子红着眼眶控诉“你毁了这个家”,有的父母唉声叹气重复“你太让我们失望”;而戒毒者要么低头沉默、任由指责落满肩头,要么忍不住激动反驳,让场面陷入僵持。此时,社工的关键作用,是引导双方放下对立的“你语句”,改用“我语句”袒露真心:“我看到你复吸时,每天都在担心天亮后会失去你”“我戒毒时没人相信我,那种孤立无援的感觉特别难受”。当家庭成员卸下指责的铠甲,说出藏在愤怒背后的恐惧、委屈与期待,冰封的家庭关系才真正开始松动。
亲子关系辅导,则更侧重于帮戒毒者与孩子“重新建立有效陪伴”。曾有位服务对象阿辉,戒毒期间,女儿因过去的伤害始终不肯和他说一句话。社工为他量身建议:从“小事陪伴”打破僵局——每天雷打不动接女儿放学、陪她拼乐高积木、耐心听她讲学校里的趣事。起初孩子满心抗拒,总是躲闪回避,但阿辉没有放弃,坚持用行动传递诚意;他还在社工的指导下,给女儿写了一封亲笔“道歉信”,坦诚承认过去因吸毒对家庭造成的伤害。辅导过程中,社工还会设计亲子互动游戏,比如让父女合作完成手工灯笼:在共同裁剪、粘贴的过程中,孩子慢慢感受到父亲的耐心与变化,阿辉也重新体会到为人父的责任与温暖。
其实,家庭治疗与亲子关系辅导的本质,都是帮戒毒者重建内心的“情感锚点”。当家人从严厉的“批评者”,转变为坚定的“支持者”;当孩子的一句“爸爸加油”,代替了长久的沉默——这些温暖的情感联结,会成为戒毒者对抗心理依赖的最强力量。它让他们清晰地知道:自己从不是孤军奋战,身后有家的支撑,前方便永远有重生的希望。
青浦工作站华新社工点 汤少超 供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