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见李阿叔时,他光亮的头皮衬着满脸深壑般的褶皱,寡言得像块沉默的石头。当我这个禁毒社工絮絮叨叨讲政策时,他只从喉咙里挤出 “知道了” 三个字。直到那个深夜十点的电话 —— 社区民警的声音急促如鼓点:“李阿叔家闹起来了!” 我踩下油门时,车灯划破的不仅是夜色,还有对这场家庭风波的未知忐忑。
小李第一次见我时,脊背挺得像根绷紧的弦,无论如何引导都只拿沉默当盾牌。直到我蹲下身轻拍他肩膀:“这儿没外人,你心里怎么想,就怎么说。” 他突然红了眼眶,吐出的话却让我愣住:“就因为装修队把窗户开向装反了……”
这扇外开的窗户成了导火索:李阿叔坚持窗扇必须内开,偏偏施工时他不在场,小李想着 “能通风就行” 便没干涉。可在李阿叔眼里,这分明是儿子对自己权威的挑衅。更深的裂痕藏在背后:小李颤抖着道出真相 —— 父亲因吸毒等原因入狱二十年,母亲远走,他在爷爷奶奶膝下长大,“现在他回来了,却用棒子打我,连窗户朝哪开都要听他的!” 而李阿叔攥着拐杖低吼:“老子让他盯紧装修,是他不上心!打儿子天经地义!”
我了解了起因后果后,就找李阿叔细聊,起初他还十分抵触,说不需要社工管家里事,随后我运用“同理心”“亲职教育”等社工专业技巧对李阿叔进行破冰。在我的多次悉心劝说下,最后李阿叔终于接受了我并表示:从家人和睦、家庭和谐等角度考虑,他能够接受教训,以后不会再犯错误,让父子关系缓和融洽。随后镇平安办以禁毒专职干部、禁毒社工、社区民警、禁毒志愿者为主要人员组成志愿者帮教团队,对李阿叔开展“亲子教育”。随后,我抓住契机、一鼓作气,再次对李阿叔进行释明,表明虽然小李是你儿子但是你持械殴打也是可以入罪的,如果入罪那就是“二进宫”会从严判决。此时此刻,李阿叔吸取过往教训,充分认识到了自己所犯错误的严重性,并表示自己在接下来会遵纪守法,做一个合法公民,珍惜和家人待在一起的时光,与小李和好,不再出现类似行为。
与此同时,我还开展以“厘清需要——激活资源——成长联盟”为轴线,以家庭的实际需求为导向的“向阳花开”亲子教育支持小组,随后社工秉承助人自助的理念,化身资源筹措者,通过整合资源、多方联动,巧解父子矛盾症结。李阿叔从一开始在小组里的不善言辞,到最后的主动融入再开口主动倾诉情感压力,释放情感,把埋在自己心里的苦闷讲出来,小李自己也想通了,作出积极回应,在彼此支持中建立归属感,激发潜能。此次小组活动不仅为李阿叔减少了亲子冲突,还提高了他与小李良好沟通的能力,帮助李阿叔从“棍棒相加”转向“良性沟通”; 小李也是尝试着与父亲多交流沟通,更多理解父亲,从小辈自身出发,多孝顺、和为贵,他也表示亲情为先,今后俩人将相互搀扶支持。
2个月后我再次回访了李阿叔家,在门口我就听到李阿叔与小李一直在说话,有时俩人开开玩笑,有时俩人开怀大笑,这一幕真的不容易、很温馨。李阿叔的蜕变历程让我领悟到:不管树木受过什么伤,他永远藏着向阳的一刻。这让我重新审视社工角色的本质:发挥社工助人作用,用专业和温情搭起连心桥,传递助人爱的社会正能量。
金山工作站廊下社工点 盛彧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