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禁毒工作的漫长征程中,我们常常面对这样的困境:服务对象明知毒品的危害,却在渴求感袭来时全线崩溃。传统的告诫与说教虽有一定效果,却难以撼动成瘾行为背后那根深蒂固的神经机制与心理依赖。正念训练作为一种融合东西方智慧的专业方法,为禁毒社工提供了一把温柔的”手术刀”,帮助服务对象在细微的觉知中重建与自我的联结,找回生活的掌控权。这种专业服务方法的运用,不仅体现了社会工作”助人自助”的核心价值,更在科学与人文的交汇处,开辟了一条戒毒康复的新路径。
正念训练之所以能成为禁毒社工的有效工具,在于它直指成瘾行为的心理机制——自动化反应链的打破。神经科学研究表明,成瘾者大脑中形成了顽固的”触发刺激→自动化用药行为”的神经通路,前额叶皮层的控制功能被抑制,而杏仁核等情绪中枢则过度活跃。正念练习通过引导服务对象”以茶为媒,唤醒感官”,在观察茶叶舒展、水温变化的过程中,重新激活前额叶的觉察功能。如案例中的阿杰,当他能够分辨普洱第三泡的木质香时,大脑已经开始了自我重塑的过程——专注当下体验的能力,正是打断自动化用药反应的第一步。禁毒社工运用此类专业方法,不是简单地对抗毒瘾,而是帮助服务对象重建被毒品剥夺的感知能力,这是社会工作”以人为本”理念在戒毒领域的生动实践。
禁毒社工运用正念疗法的关键之处,在于将抽象的心理训练转化为具体的日常仪式,通过专业技巧实现”去专业化”的自然疗愈。让服务对象在咀嚼米饭二十次、触摸苹果表皮纹路的过程中,重新发现被忽视的生活细节,这种干预手法既符合社会工作中”从服务对象需求出发”的原则,又暗合认知行为疗法的科学原理。服务对象老李在菜市场感受到”苹果在阳光下的温暖”,这个瞬间标志着他对快感体验的重新定义——从毒品制造的虚假快感,转向真实世界的丰富感知。禁毒社工在此过程中扮演的不是权威教育者的角色,而是通过精心设计的”仪式感”活动,引导服务对象自主发现生活的美好,这正是社会工作强调的”服务对象自决”原则的体现。专业服务的艺术,在于将治疗方法融入生活场景,让改变在不知不觉中发生。
面对渴求感这一戒毒过程中最严峻的挑战,禁毒社工运用”RAIN”技巧展现了专业服务的科学性与实用性。成瘾研究指出,渴求感如同海浪,有自然消退的规律,但多数复吸发生在服务对象试图强行压抑或对抗渴求的时刻。RAIN技巧(识别、允许、探究、不认同)通过专业分解,帮助阿梅这样的服务对象意识到”‘想用药’的感觉其实像一团棉花塞在胸口”,而非不可抗拒的绝对命令。禁毒社工在此运用的是一种元认知策略——通过培养服务对象对自身思维过程的觉察,在冲动与行动之间创造宝贵的”缓冲带”。这种干预不是基于道德说教,而是建立在对成瘾机制的深刻理解上,体现了社会工作”科学助人”的专业属性。
禁毒社工将正念融入专业服务的过程,代表了一种新戒毒理念——从单纯的行为矫正转向全面的心理重建。这种方法尊重服务对象的主体性,相信每个人都拥有自我疗愈的潜能,而社工的角色是创造唤醒这种潜能的条件。当服务对象能够在渴求感袭来时觉察呼吸的变化,在日常生活里发现被忽视的美好,他们已经开始重写自己的生命故事。这种服务模式,既有个案工作的精准,又有团体工作的温暖,既运用了前沿的神经科学成果,又传承了古老的觉知智慧。
禁毒工作的真谛,在于帮助服务对象找回真实的生活者身份。正念训练为这一目标提供了可行路径,而禁毒社工的专业价值,正体现在我们能够将这种方法转化为服务对象可感知、可实践的日常生活。在这个意义上,禁毒社工不仅是戒毒服务的提供者,更是人性复归的引路人——我们以专业方法为桥,连接科学与人文,架通沉沦与新生,在服务对象的内心深处播下觉知的种子,静待花开。
宝山工作站 康娜 供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