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持续提升校园未成年人群的识毒防毒意识,巩固学校毒品预防教育宣传成效,近日,石泉路街道平安办组织禁毒社工和禁毒志愿者们走进管弄小学,开展了“校园禁毒第一课”……
此次活动通过禁毒知识讲座的形式,为校园毒品预防教育实践提供了鲜活的样本。活动中,禁毒社工以“认知重构”为教育宣传理念,通过展示新型毒品生动形象的科普图片、精彩纷呈的禁毒漫画以及样式逼真的仿真模型,构建起了“三维一体”的教育模式,使抽象的禁毒知识转化为可感知的安全教育。
活动现场,当大部分孩子无法有效辨识伪装成卡通贴纸的“LSD”致幻剂时,深刻印证了“互动交流+感知模拟”教育模式的必要性。不仅是“LSD”致幻“邮票”,“聪明药”、“毒奶茶粉”、“咔哇潮饮”、“毒品可乐”等伪装性和迷惑性较强的新型毒品也未能引起未成年群体及家长们的重视,超过半数的学生们缺乏对“第三代”新型毒品的警惕意识;部分学生甚至表示爸爸妈妈从未开展过相似的毒品预防教育,这些现象也折射出当前未成年群体毒品预防教育的结构性缺失,凸显了青少年群体禁毒教育宣传工作的紧迫性。
整场禁毒知识讲座在交流互动与疑惑解答中达到了高潮。如何辨识外部包装与气味识别;切勿食用陌生人赠予的零食或饮品;发现问题如何向老师或者民警求助……通过细心解答,禁毒社工为现场的孩子们构建起了立体的毒品预防安全网络。
未来,石泉路街道平安办将继续探索创新未成年人群毒品预防教育模式,积极建立政府、学校、家庭、社会的协作机制,筑牢校园防毒的“铜墙铁壁”。
普陀工作站 何君杰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