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雨的季节,雨下得黏稠,潮湿闷热的空气让人感到浑浊,派出所门前的积水倒映着灰蒙蒙的天。林静撑着一把旧伞,看着那个熟悉又陌生的身影从铁门里走出来——陈浩,她的初中同学,那个班级里脑子最活络的、坐在离老师最近的人,如今是她的戒毒帮扶对象。
十多年前,陈浩的爸爸是村长,陈浩个子高、性格好,在班级里一呼百应,他是校篮球队队长,阳光像长在了他身上似的。此刻的他佝偻着背,袖口被神经质地往下扯,试图遮住手臂上若隐若现的纹身和针孔。“老同学,好久不见。”林静把伞挪过去一半,雨丝立刻打湿了她的左肩。陈浩没接话,只盯着自己磨破的鞋尖,喉结滚动了一下。
一、破冰
接所后林静和居委会同志一起把陈浩送回家时,陈浩的母亲攥着林静的手哭到痉挛:“自从初中没毕业他就跟着社会上的“小流氓”过着浑浑噩噩的日子,这么多年反反复复地从强戒所出来又进去,他爸气出脑溢血离开了我们……我也是半只脚在棺材里的人了,静静,求求你!看在你们是老同学的面上,救救他吧!他这一身的病还戒不掉毒瘾,是要我白发人送黑发人吗,呜呜呜……”里屋传来摔杯子的巨响:“不用你们管,少找人来监视我!”
林静没走。她隔着门板说:“记得初二你因为顽皮摔破了膝盖,是谁踩着食堂阿姨的三轮车歪歪扭扭地送你去的卫生院?同学们!还记得毕业多年后有一次我在交电话费,出门开车你就一屁股坐上了我的车后座,可怜兮兮地问我要那攥在手里的交电话费剩下的几十元钱,理由是:吸毒后没人相信你、父母不理你,回家没饭吃。”
门缝透出的阴影晃了晃。后来陈浩答应签订社区戒毒协议了,但尿检时总把门反锁,派出所民警摇头:“这个时候嫌丢人,吸毒的时候连父母的脸面都忘记了何况是自己的。”
林静想起禁毒培训课上的话——“尊严和被尊重是戒毒的第一块砖”。第二天林静来到了陈浩的家,和陈浩妈妈一起帮陈浩打扫房间、开窗通风,并在房间旁边整理出一间小小的属于陈浩独有的书房,里面整齐地放着几本励志书籍和一台崭新的电脑。阳光洒进房间,好像陈浩的人生开启了新的一页。四处求职的陈浩失望地回到家看到了这个场景,眼睛红了,他终于在自己的家里有了主人翁的感觉,内心不再流浪。
二、吃鸡
“又复吸了?”林静盯着检测板上的两道杠。陈浩突然暴起砸墙:“找工作被查档案!连送快递都不要我,你知道四处碰壁的感受是啥吗?”指关节渗出血时,林静瞥见他手机屏幕上的游戏界面——还是当年他们逃课打的枪战手游。
深夜,系统匹配到名为“静水流深”的菜鸟队友。陈浩看着那个笨拙跳伞、落地成盒的角色,嗤笑着开麦指挥:“捡三级包!右边树后有人!”连赢三局后,耳机里传来林静带笑的声音:“当年你教我投篮,现在我教你活命,扯平了。”
虚拟世界的枪林弹雨中,真话反而容易溜出来。陈浩说起在缅甸被毒贩用枪抵着头试货,说起父亲临终时他没敢进病房。在买毒品的路上骑着自行车大雨倾盆地一不小心滚到大路旁边的沟渠里生不如死的时候。“有次清醒时照镜子……像看到鬼。”游戏里毒圈缩紧,林静的角色突然挡在他前面中弹:“往回跑!毒圈外才有生路!”
三、裂缝里的光
林静翻出初中毕业册,指着陈浩的“梦想”栏——厨师。三天后她拽着他走进“爱心餐企”招聘会,餐企的老板是戒毒成功的过来人。“会切土豆丝吗?”陈浩僵着脖子点头,刀起刀落,土豆却成了歪扭的条。满厨房哄笑中,林静抓起围裙系上:“我给他打下手!”
油锅翻腾的烟火气里,陈浩第一次没遮掩手臂的疤痕。林静把腌好的鸡块递过去:“张老板说,试用期合格就办健康证。”油星溅到陈浩手背,他没缩,反而把火调大:“记得毕业聚餐你偷吃我碗里的辣子鸡……今天管够。”
四、梅雨季
戒断反应的寒战发作在凌晨三点。陈浩蜷在后厨冷库里,牙齿磕得咯咯响。林静冲进来时,他正把脸埋进冻鱼堆:“别过来……我闻见白粉味了……”
“是迷迭香!”林静把滚烫的保温桶砸在地上,菌菇汤的鲜气劈开冷气,“张老板教的新菜,熬废三只鸡了!”她舀起一勺硬塞进陈浩嘴里。热汤混着冷汗往下淌时,冰库顶灯突然故障,黑暗里只剩两只颤抖的汤勺在碰撞。陈浩在彻底昏睡前嘟囔:“比初中食堂的汤……还咸……”
五、晴天
三年后的禁毒宣传日,陈浩戴着“志愿者”胸牌发传单。展台前挤来举着棉花糖的小女孩,他下意识后退——孩子母亲却笑着问:“陈师傅,下周我闺女生日宴的菜单改好了吗?”
林静在树荫下看着,手机突然震动。微信弹出新消息:【后厨新研发的辣子鸡丁,留了保温桶】,配图里不锈钢灶台锃亮如镜,映出那个穿厨师服的男人自信挺拔且充满阳光的身姿。他挽起的袖口下,小臂干净坚实,正把金黄的鸡块抛进烈火烹油的锅中。
林静抬头,六月的阳光穿过香樟树叶,在她掌心投下摇晃的光斑,温暖而明亮。她想起三年前那个梅雨季,自己撑着伞站在派出所门口的场景。而现在,天空晴朗,再也不需要伞了。真好。
其实,帮助别人的过程,也是在救赎自己。那些在深渊边缘紧紧握住的手,那些互相支撑的瞬间,最终都变成了照亮彼此归途的灯。而这束光,会一直亮着,温暖更多迷途的人,指引他们找到回家的路。
青浦工作站朱家角社工点 方英 供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