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提升“筑梦新力量——上海新就业群体服务计划”的专业水平,近日,普陀工作站举办了个案服务专题研讨会,引入高校智库资源,建立“实务+研究”双轮驱动机制,标志着该服务项目进入了新阶段。
本次研讨会特意邀请高校专家全程参与实务督导模式,华东理工大学社会工作系博士研究生时浩宇针对典型案例提出三方面创新建议:一是构建“需求评估-理论建模-分层介入”的系统干预框架;二是建立量化指标与质性分析相结合的动态评估体系;三是设计兼顾即时需求与职业发展的“阶梯式”服务方案。项目督导组同步推出“服务策略工具箱”,整合多项标准化干预技术。
在学术研究层面,研讨会确立“需求-策略”双轴研究模型。通过分析快递员、网约车司机等群体的需求图谱,项目组将重点攻关职业培训精准匹配、社会保障衔接机制等前沿课题。会议强调,将建立服务数据与研究课题的实时转化机制,实现“每个服务案例都是研究样本”的创新模式。
针对个案服务规范化建设,工作站研究制定了《新就业群体个案服务操作指引》。通过现场演示“职业适应性提升”等典型案例,规范服务计划制定、过程记录和成效评估等多个关键环节。
此次辅导会不仅为社工提供了专业的学术支持,也强化了普陀区新就业项目中实务与研究的深度融合。助力了社工提升服务水平,推动新就业服务向专业化、精细化方向发展。
普陀工作站 吕佳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