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生活的社会中,药物滥用一直是一个令人头疼的问题。那些曾经深陷药物泥沼的人们,不仅身体饱受摧残,在重新回归社会时更是困难重重。就像一个静止的飞轮,想要让它转动起来,得花很大的力气。不过,一旦飞轮转动起来并达到一定速度,它就会凭借惯性持续稳定地运转。今天,咱们就从这“飞轮效应”的视角,来聊聊药物滥用人员社会融入帮教这件有意思又有意义的事儿。
社交圈子的“大变身”
小张以前的社交圈子里都是和他一样有药物滥用问题的人,这让他很难摆脱药物的诱惑。帮教工作者意识到这一点后,决定帮他打造一个全新的社交圈。他们组织了各种兴趣小组活动,像绘画班、健身俱乐部等,让小张有机会结识一些积极向上、充满正能量的朋友。
刚开始,小张还有些不适应,总是觉得和这些新朋友没什么共同话题。社工就鼓励他主动参与交流,分享自己的故事和想法。随着时间的推移,小张渐渐融入了这个新的社交圈子。他和朋友们一起画画、健身,生活变得丰富多彩。在这个过程中,他对药物的依赖也越来越小,就像飞轮的转速在不断加快。
家庭关系的“甜蜜修复”
王某因为药物滥用,家庭关系变得支离破碎。妻子对他心灰意冷,孩子也对他充满了恐惧和陌生感。这时候,社工登场了,他们就像家庭关系的“修复魔法师”。
社工通过电话、微信等方式与王某的妻子保持着日常沟通。社工详细地向她分享王某在康复过程中的生活情况,比如王某最近参加了哪些有益的活动,在学习新的技能时表现得多么努力。同时,也耐心地倾听王某妻子的担忧和想法,当她抱怨生活的压力和对未来的迷茫时,社工会给予她温暖的安慰和实际的支持,告诉她王某正在努力改变,让她看到家庭重新变好的希望。
在社工的鼓励和引导下,王某也开始积极行动起来。在与妻子重新相处的初期,他会提前了解妻子当天的工作情况。有一次,妻子下班回来满脸疲惫,王某赶紧迎上去,给她倒了一杯热水,轻声问道:“老婆,今天工作累不累呀?听你说最近项目挺忙的,是不是遇到什么难题啦?”妻子一开始还有些冷漠,只是简单地回了几句。但王某没有气馁,他坐在妻子身边,耐心地倾听她诉说工作中的烦恼。当妻子说到被同事误解时,王某紧紧握住她的手,安慰道:“别生气啦,清者自清,我相信你是最棒的。以后有什么不开心的事儿都跟我说,我给你撑腰。”
慢慢地,妻子开始感受到王某的体贴和改变,态度也逐渐缓和。王某又开始关注孩子的成长,他会陪孩子一起做作业、玩游戏。有一次,孩子在学校参加绘画比赛没取得好成绩,心情很低落。王某笑着对孩子说:“宝贝,一次比赛没赢没关系,你的画在爸爸眼里是最棒的。咱们下次再努力,爸爸会一直陪着你练习。”孩子听了,眼中重新燃起了希望。
随着时间的推移,王某的家庭关系越来越好。妻子对他越来越信任,孩子也重新亲近他。王某自己也彻底摆脱了药物的控制,变得积极向上。他就像那个已经高速转动的飞轮,凭借着家庭的支持和自身的努力,在人生的道路上稳定地前进。
成功背后的“魔法秘籍”
从这几个案例中,我们能清楚地看到,社工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就像是启动和加速飞轮的关键力量新的社交圈子为他们提供了积极健康的环境,而修复家庭关系则给他们带来了温暖的港湾和强大的精神支持。
在帮助药物滥用人员社会融入的过程中,就像推动飞轮转动一样,一开始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要有足够的耐心和毅力。但只要坚持下去,当飞轮达到一定的速度,后续的推动就会变得轻松许多。这些成功的案例也让我们看到了希望,只要我们用对方法,给予他们足够的关爱和支持,药物滥用人员一定能够重新融入社会,开启美好的新生活。
宝山工作站 朱宛波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