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禁毒社会工作这条道路上,我遇到了许多需要帮助的服务对象,而季某是其中让我印象最为深刻的一位。曾经的她深陷毒品泥潭,人生几近崩溃;而今天的她已重新融入社会,找到了稳定的工作,组建了幸福的家庭。每当看到她的成长与蜕变,我都深切体会到这份工作的意义不仅在于助人,更在于彼此成就。
第一次见到季某时,她的眼神涣散,衣衫褴褛,整个人毫无生气。当我表明身份和来意时,她表现得极度抗拒,甚至言语激烈地拒绝沟通。然而,在她凌乱的桌上,我发现了一张全家福照片。那张照片上的她笑容灿烂,背后是一个温馨的家庭画面。正是这张照片让我看到了希望——一个曾经拥有美好生活的她,或许只是暂时迷失了方向。
接下来的日子里,我坚持每周上门拜访。我没有急于劝说她戒毒,也没有追问她的过往,而是从最简单的关心做起:问她有没有按时吃饭、晚上有没有好好休息。起初,她对我依旧冷淡,但随着时间推移,她逐渐敞开心扉,开始愿意和我交谈。有一天,她突然问我:“你觉得我还有救吗?”这个简单的问题,标志着她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人生。
在陪伴季某戒毒的过程中,我学会了倾听与等待。她有过多次复吸的经历,每一次我都克制住责备的冲动,而是陪她一起分析原因,重新制定康复计划。有一次,她整整消失了两周,音讯全无,我也曾怀疑自己的努力是否值得。就在我几乎要放弃的时候,她却主动打来电话,哭着说:“我想再试一次。”那一刻,我深深体会到信任的力量,也更加坚定了继续前行的信念。
随着时间的推移,季某的状态越来越好。她开始参加职业技能培训,积极寻找工作机会。看着她一步步走向独立,我内心充满成就感。更让我感动的是,她也开始关心起我的工作,提醒我注意休息、别太劳累。这种角色的转变,让我意识到,在助人与被助之间,也可以建立起真挚的情感连接。
季某的成长也促使我不断反思自己的工作方式。她让我明白,戒毒不仅是生理上的戒断,更是心理上的重建。从那时起,我开始调整辅导策略,更加注重提升服务对象的自我认同感与价值感。这种专业视角的转变,使我在面对其他个案时也有了更多的信心与方法。
如今,季某已经成功戒毒五年,拥有一份稳定的工作。每次收到她发来的照片,我都会感到由衷的欣慰与喜悦。那些照片中,她的笑容明亮而坚定,仿佛在诉说着一个关于重生与希望的故事。
这段专业关系让我深刻领悟到,真正的助人工作从来不是单向的施与受。在帮助季某重获新生的同时,我也获得了专业能力的提升和心灵的成长。她的转变印证了社会工作”助人自助”的核心价值,而她对我的关心则体现了专业关系中珍贵的情感连接。这种相互成全的关系,正是社会工作最动人的魅力所在。
回顾这段历程,我更加坚信禁毒社会工作的意义。每一个服务对象的转变都需要时间、耐心和专业方法的共同作用。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既是改变的推动者,也是成长的见证者。季某的故事告诉我们,即使在最黑暗的时刻,人性的光辉也从未熄灭。只要我们保持专业信念,坚持用生命影响生命,就一定能在禁毒这条道路上创造更多奇迹。这种信念将永远指引我在专业道路上坚定前行,用专业知识和人文关怀帮助更多迷失的灵魂找到回家的路。
宝山工作站 金怡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