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禁毒社工的帮扶案例中,陈某是个典型缩影。这位经历6次吸毒史、家庭破裂的“迷途者”,在社工的持续帮教下,正一步步走出阴霾。
阴霾笼罩的过去
陈某初中毕业后屡受挫折,2009年因好奇沾染毒品,此后多次复吸,2014年社区戒毒期满成为“三年戒断人员”。但毒驾导致的终身禁驾,让他求职处处碰壁;前妻携子失联、母亲日益年迈,独居的他每日穿梭在街巷送快递,内心却满是压抑——没有社保的工作、断裂的亲情、社会的偏见,让他看不到未来。
破冰之旅:从心开始
社工首次走访时,陈某反复念叨:“我这样的人,还能变好吗?”察觉到他的自我否定,社工决定先从心理干预入手。每周一次的一对一辅导中,社工用“优势视角”引导他看见自己的闪光点:“你送快递三年零投诉,说明责任心很强。”同时,邀请他加入“重生者”同伴小组,听相似经历的人分享戒毒后的创业故事。一次小组活动后,陈某主动说:“原来有人和我一样跌过坑,现在也能过得体面。”
破局就业:技能转型点亮希望
针对陈某“想做生态养护员却因年龄、资产受限”的困境,社工联合就业援助员为他定制方案:挖掘他年轻时修摩托车的手艺,推荐参加电动车维修技能培训;对接社区“共享修车铺”项目,申请灵活就业补贴。两个月前,陈某的“老施修车摊”在社区便民点开业,社工帮他制作了禁毒宣传海报摆在摊位前:“曾经走错路,如今靠手艺吃饭,欢迎监督。”如今,他不仅每月多了2000元收入,还主动加入社区禁毒宣传志愿队,用亲身经历劝诫他人。
重生之路:微光成炬
半年过去,陈某的微信头像从灰黑换成了蓝天。他在社工的帮扶记录里写道:“第一次觉得,送完快递去修车摊的路上,风吹在脸上都是暖的。如今,陈某的故事仍在继续。他的修车摊旁,常有人驻足听他讲“重生”的故事。而这束从阴霾中透出的光,正成为更多迷途者眼中的希望火种——原来,只要有人愿意拉一把,戒断的不只是毒品,更是与过去割裂的勇气,是重新拥抱生活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