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孩子眼中,亲情如守护神般值得信赖。一旦遭遇“抛弃”,这份信任便会崩塌;而唯有真情,能融化冰封的心灵。曾因年少轻狂陷入药物滥用的小浩,如今身为人父,终于读懂这份重量。在禁毒社工的帮扶与鼓励下,他毅然斩断毒瘾,为爱返航,重拾家庭的安稳与幸福。——题记
作为一名九零后,小浩的童年始终与“缺失”相伴。父母早年离异后,他随父亲生活在贫困的城中村。父亲再婚次年,妹妹出生,与他相差整整十八岁。从此,缺爱又倔强的小浩被寄养在祖辈的老屋里,父亲则与继母在城里组建新家庭,对他鲜少管束。没人管教的小浩像脱缰的野马,逃学、打架成了家常便饭,还跟着社会青年染上了抽烟、喝酒的恶习。后来,祖父母年老体衰、相继离世,父亲又因“妻管严”一心维系新家,小浩彻底成了“自由生长”的孩子,在无人引导的道路上越走越偏。
初中毕业后,小浩在家待业许久,经人介绍后,他前往浙江嘉兴的一家修车铺打工。也是在这里,他遇见了生命里的光——他的妻子。这个善良的女孩不介意小浩的过往,陪他走过三年时光,教他为人处世的道理,让他漂泊的灵魂终于有了栖息之地,也对未来生出了满心的期待与憧憬。
2019年春节后,学成修车技术的小浩,带着相恋多年的妻子回到家乡。两人甜蜜成婚,还在当地开了一家属于自己的修车店。日子渐渐有了起色,村里人提起小浩,都忍不住夸赞他“蜕变出息了”,一切似乎都在朝着最好的方向发展。
可命运的考验来得猝不及防。由于是首次开店,缺乏经营经验,再加上外部因素的干扰,尽管小浩拼尽全力,修车铺最终还是没能撑下去,不仅关门停业,还欠下了一笔外债。
那段时间,小浩彻底没了往日的神采。没了经济来源,也没了旁人的夸赞,他觉得整个世界都失去了色彩,人生没了目标与方向,甚至连活着都没了意义。他开始借酒消愁,整日昏昏沉沉。就在这时,过去那些“猪朋狗友”和不良混混又找上门来。所谓的“大哥”见他精神萎靡,竟拿出冰毒,哄骗他“吸这个能提精神,能忘了痛苦,还不会上瘾”。
彼时的小浩,早已没了面对现实的勇气。他只想躲进毒品营造的幻境里,甘愿做毒魔的奴隶,任由毒品操控自己的生活。很快,他便染上了毒瘾,日子变得浑浑噩噩——眼里没了光,脸上毫无血色,整个人萎靡不振,对任何事都提不起兴趣,活脱脱像一具行尸走肉。
2020年6月,小浩因吸毒被公安机关抓获,拘留10日,同时被责令接受三年社区戒毒。回家后,他依旧无精打采,对未来满不在乎,毒品的种子在他心里肆意生长,让本该鲜活的青春蒙上了一层灰霾。
直到看见妻子整日以泪洗面,一遍遍苦心劝他回头;看见老父亲布满白发与皱纹的脸,听见未满周岁的女儿撕心裂肺的哭声——小浩最后的良知终于被唤醒。他静下心来反思,才惊觉自己早已误入歧途,浪费了太多时光。在禁毒社工的鼓励下,他终于下定决心:戒毒!
有过戒毒失败的经历,小浩深知,光有决心不够,必须远离毒品、远离毒友。为了摆脱毒品的“心魔”,他决定带着全家搬到外区小镇生活。禁毒社工也及时跟进,帮他安顿好一切,全力协助他完成三年社区戒毒工作。
可意外还是发生了。2021年春节前夕,小浩陪妻子回江西老家过年,在上海火车站刷身份证时,因有吸毒案底被铁路警察带去询问。经毛发检测,证实他近期仍在吸毒,随后被送至上海青东强制隔离戒毒所,开始了第一次强制隔离戒毒。
刚入所时,失去自由的小浩满心抵触。他觉得自己半年前才吸过毒,如今被查处“太冤枉”,心情极度郁闷,完全没有“强戒”的概念,甚至认为“戒毒是自己的事,和警察无关”。起初,他无法适应强戒生活,不珍惜戒治机会,也无心接受改造,每天都抱着“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心态,望着强戒所的高墙发呆。
改变,始于禁毒社工的坚持。在漫长的强戒日子里,规律的强戒生活让他渐渐平静,而社工的信从未间断——信里告诉他,家里妻女一切安好,大家都盼着他早日回家。那些文字像一束光,让他仿佛感受到社工和家人就在身边。慢慢地,他开始适应强戒生活,甚至忍不住憧憬起出所后的日子。
2023年1月底,小浩终于出所回家。在禁毒社工和家人的陪伴下,他主动去派出所报到、到社区报备,决心彻底忘掉过去,迎接新的生活。
他开始在招聘网站上寻找工作,可现实却给了他沉重一击——几乎所有用人单位的招聘条件里,都写着“有不良嗜好或违法犯罪经历者不予录用”。曾经他不信“吸过毒的人没有未来”,总觉得只要改过自新,就能拥有美好生活,可眼前的困境,让他不得不接受现实。
找不到工作,小浩成了无业游民,整日无所事事。因为有吸毒前科,他的社交圈无法更新,只能和过去的朋友来往,也只有这些人愿意接纳他。更让他难受的是,每次和朋友外出旅游、住酒店时,都会被当地公安机关“特殊照顾”。渐渐地,他的心理开始扭曲,强烈地感觉到自己不被社会接纳,无论是就业还是正常生活,都被贴上了“歧视”的标签。
2023年夏天,老父亲一句“狗改不了吃屎”的失望之语,成了压垮他的最后一根稻草。委屈与不甘在心底翻涌,被压抑的“毒魔”彻底冲破防线——他复吸了。从此,他开始躲躲藏藏,变本加厉地凑钱吸毒,最终再次被抓获,被责令强制隔离戒毒两年。
禁毒社工没有放弃他,不仅陪同小浩的妻子每月去所里探访,还帮着一起瞒着孩子——每当女儿问起“爸爸去哪了”,大家都会温柔地说“爸爸去外国打工啦”。在戒毒所里,每当听到女儿的消息,小浩都忍不住落泪:自己从小缺少父母关爱,怎么能让孩子再经历一次亲情的缺失?
2025年6月中旬,小浩再次回归社会。禁毒社工早已微笑着等候在强戒所门口,只为第一时间接他回家。当社工对着孩子轻声说“小雨,你爸爸从外国打工回来啦”时,小浩一家再也忍不住,泪水瞬间夺眶而出。小浩紧紧握住妻子的手,一遍遍感谢她和社工的不离不弃。
此时,女儿即将升入一年级。望着孩子期待的眼神,小浩在心里暗暗发誓:这一次,一定要为爱返航,用余生陪伴妻女,过安稳幸福的日子。
青浦工作站夏阳街道社工点 夏苹 供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