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岁的丽丽仅有初中文化,成长于上海的普通家庭。在父母身边长大的她,却因母亲对姐姐的过度溺爱,长期感受着亲情天平的失衡,内心孤独又渴望关注。18 岁那年,陷入一段恋情的她,随男友一起下海,在男友的影响下开始吸食海洛因。此后七年,她深陷毒品漩涡,每日靠海洛因麻痹自己。回到上海后,为筹集毒资,她与毒友在各大浴室行窃,最终因犯罪获刑。出所后,她又经历了 4 次强制隔离戒毒,漫长的吸毒史不仅严重损害了她的身体,更让她在生活的各个方面陷入绝境;没有一技之长,求职屡屡碰壁,经济来源断绝;感情之路坎坷,年近半百依然孤身一人;多次戒毒失败,父母对她失望透顶,家庭支持几乎消失。在多重打击下,丽丽彻底失去生活的希望,陷入深深的绝望之中。
从增能理论视角来看,丽丽面临的问题体现在多个层面。个人层面,长期吸毒严重损害了她的身心健康,削弱了她的意志力和自我控制能力,使其产生强烈的自卑感和无助感,自我效能感极低。同时,她缺乏必要的职业技能和知识,难以适应正常的社会生活和工作需求。环境层面,社会对吸毒人员存在严重的歧视和偏见,导致她在就业、社交等方面面临重重障碍,难以获得公平的发展机会。家庭支持系统的缺失,也让她在戒毒过程中缺乏情感依托和精神动力。
一、建立信任关系,提供情感支持
社工走访丽丽家,以真诚、耐心和尊重的态度与她交流,认真倾听她的过往经历和内心想法,让她感受到被理解和接纳,逐步建立起信任关系。在交流中,社工给予丽丽充分的情感支持,肯定他想要摆脱毒瘾的愿望,帮助她树立积极的心态,增强面对困难的勇气。
二、链接医疗资源,恢复其身体健康
从丽丽的交谈中得知,自己从来没有参加过体检,对自己的健康状况也很不了解。于是,社工带领了丽丽参加社区安排的体检,分别做了各项检查,并通过体检结果来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监督她按时服药,帮助她逐步恢复身体健康。
三、鼓励建立交友圈,重建社会支持网络
丽丽比较担心今后的养老问题,但是自己又不敢与社区相关部门沟通。因此社工陪同了她一同走访了居委会和社区服务中心,澄清了养老金的政策,并帮助她申请了灵活就业金的补贴。在服务过程中,服务对象了解了相关的政策,也学会了向政府有关部门争取资源和技巧,这对她以后的退休生活也是非常有帮助的。此后,丽丽还经常去居委做志愿者参加社区活动,结识了许多朋友。
- 开展小组活动,增强其自我效能感
社工邀请丽丽参加烹饪小组活动,借助小组互动,帮助她深入分析吸毒根源,引导她克服内心的恐惧与自卑,重塑正确的价值观和生活态度。在辅导过程中,社工引导丽丽设定小目标,当丽丽表示想学做菜时,社工建议她从简单菜品入手。小组活动结束后,丽丽兴奋地通过微信给社工发送自己的烹饪成果照片,并开心地分享做菜的成就感,这让她对自己的能力有了全新的认识。
这一段时间的帮扶,丽丽实现了令人欣喜的蜕变。个人层面,她成功戒除毒瘾,身体状况明显改善,精神焕发,还凭借自身努力通过面试,成为超市收银员,自我效能感和自信心显著提升。家庭层面,她与父母的关系得以修复,家庭氛围重回温馨和谐,重新获得了家人的关爱与支持。社会层面,她积极参与社区活动,与跳广场舞的邻居们成为好友,经常一起聚会、旅游,拥有了健康积极的社交生活,真正走出阴霾,开启了崭新的人生篇章。
社工反思:在丽丽的个案中,增能理论贯穿始终,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帮助吸毒人员戒毒和重新融入社会的过程中,运用增能理论能够充分激发他们的内在潜力,帮助他们克服困难,重建生活信心。同时,也让我们认识到,解决吸毒人员问题需要整合社会各方资源,形成合力,为他们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和帮助。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运用增能理论,不断探索更有效的帮扶方法,为更多吸毒人员带来希望和改变。
宝山工作站 许艳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