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多岁的阿添因帮信罪入狱10个月,出所的第一周,在我第三次电话联系他时,终于答应赴约见面。作为一名戒断多年的吸毒人员,阿添对于禁毒社工的联系带有莫名的抵触,于是见面第一句话便是:“我最近又没有吸毒,你找我做什么?”我也因此发现了他满口牙齿因为长期过量吸烟熏出的不健康的底色。我递上矿泉水,一并递过去的还有一个注水的纸杯。运用尊重和同理,阿添的话匣逐渐打开了。
一开始我无法把这个又黑又瘦的形象和曾经的拳击冠军联想到一起。谈及阿添的成长,曾经也是人们口中“别人家的娃”。在父亲的引领下,他先后获得市48公斤级拳击冠军、全国青年拳击锦标赛54公斤级亚军、参加巴塞罗那奥运会选拔赛。如果人生的导航没有偏轨,阿添可能会在自己热爱并擅长的领域里走的更远,取得更多的成就。
在28岁那年,阿添敬爱的父亲因病去世,同年和新婚妻子离异,生活和情感都陷入了荒漠。在夜店醉生梦死的日子里,他早已失去了拳击赛场上的意气风发。在一群所谓的朋友的撺掇下,阿添第一次接触到了冰毒。冰毒没有带给他幻想中的快感,却可以让他几天几夜不眠不休,一扫之前的萎靡。当药效过去,他还妄想着自己不会被毒品控制,可以随心所欲的收放自如,殊不知冰毒带来的毒副作用已经完全控制了这具曾经在拳击赛场上恣意挥洒汗水的蓬勃身躯。直到听见急啸的警笛和看到身穿制服的民警,阿添才意识到自己在某一个岔路口选错了方向。
阿添形容自己的一生就像一副迷宫地图,一个岔路的选择往往决定了下一个路口在哪里转折。父亲于他,又像航海中的灯塔,灯灭了,他就丢掉了方向。他不知道年过半百的自己,接下去要过怎样的生活。
社工问他,“你还热爱拳击吗?”阿添说自己之前一直在体校兼职教拳击,并指了指精悍的三角肌。“你的热爱就是你的优势啊,为什么不继续完成梦想?”社工建议阿添重拾体校拳击教练的工作,并在这个领域里寻找更多的机会。
再次见面,阿添告诉社工,自己重新联系了体校并恢复了教课资格,孩子们还在等他回去上课。社工肯定了阿添做出的正确的选择和为之付出的努力,并鼓励他今后在工作和生活中遇到困惑可以和社工进行联系。
阿添也告诉社工,自己和朋友在武术馆里租赁了场馆,准备开始招募会员教授拳击课。阿添觉得,一些快钱的行业意味着风险甚至灰色地带,自己要在拳击领域里继续做努力,即便赚钱不多,但每一分钱都是正当并且安心的。
与阿添的几次会谈让我深刻体会到“优势视角”在禁毒工作中的重要性。阿添曾深陷毒瘾,但他作为拳击运动员的自律、抗压能力和专业技能,恰恰是重建生活的关键资源。通过挖掘他的职业背景和内在动力,我们成功引导他将“赛场韧性”转化为戒毒后的心理支撑,并重新激活职业理想。
此外,运用“生命历程视角”我理解到阿添的成瘾并非偶然,而是多重创伤(丧父、离异)下的应对失衡。这提醒我在未来工作中,需更关注服务对象的转折性事件,而非单纯矫正行为。
最后,阿添的案例让我意识到,社会支持网络的重建在戒毒康复和社会化过程中的重要性。真正的戒断不仅是停止吸毒,更是重建有意义的生活。未来,我将更注重整合社会资源,帮助服务对象实现可持续的自我赋能。
金山工作站吕巷社工点 张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