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透过窗户玻璃洒在张某的身上,此刻的张某正专注地折叠着手中的千纸鹤——这是活动中的手工环节,她将纸鹤的翅膀捏得格外工整,仿佛在雕琢自己新生的希望。活动结束时,她忽然转身对社工笑道:“下次有这样的活动,一定还要叫我啊!”她的笑容里带着久违的明媚,与几年前那个蜷缩在阴影中的身影判若两人。
深渊中的挣扎:毒瘾吞噬的幸福
时光倒回至那段晦暗的岁月。因对毒品的好奇与无知,张某在“朋友”的怂恿下沾染了冰毒。起初的短暂欢愉,很快化作吞噬人生的深渊:苦心经营的饭店倒闭了,婚房被变卖了,第一段婚姻在争吵中破碎了。浑浑噩噩中,她仓促步入第二段婚姻,却在哺乳期被警方查获,进入社区戒毒。冰冷的现实接踵而至——第二任丈夫离去,留下襁褓中体弱多病的小儿子。夜深人静时,她望着两个孩子熟睡的脸庞,大儿子备战高考的习题册堆在桌角,小儿子的药瓶在月光下泛着微光,泪水浸透了枕头。“那些年,我活得人不像人、鬼不像鬼……”她哽咽着对社工说,父母的养老金、家中的积蓄,全化作缕缕毒烟消散,只留下满心疮痍。
破茧时刻:社工帮扶点亮重生希望
转机始于社区戒毒的那双手。社工不仅为她讲解禁毒法规、戒毒技巧,更协助她整合社会资源,申请低保,为大儿子争取助学金,每逢节日总提着米油登门走访。在社工与张某开展的一次心理疏导时,张某突然崩溃:“小儿子生病,是因为我吸毒时怀的他啊!”社工默默递上纸巾,等她平静下来才轻声说:“愧疚是过去的影子,往前走才能给孩子真正的未来。”这句话像一簇火苗,点燃了她沉寂多年的心。三年来,她坚持参加康复训练,生理的戒断反应再剧烈,也比不过想到孩子时揪心的疼。渐渐地,她学会了在烦躁时给社工打电话倾诉,遇到困扰时积极找解决的办法。
向阳而生:从“励志姐”到幸福母亲
如今的张某,成了戒毒小组的“励志姐”。活动中,她常主动分享经历:“毒品让我失去一切,但你们的支持让我明白,能救自己的终究是自己。”她开始打零工补贴家用,振奋精神为改变自己而努力。当大儿子考上大学,全家人在大学门口拍照留念的幸福笑容,使她久久难忘。
从深渊到晴空,张某用伤痕累累的双手重新织就了生活。她的故事,是对“珍惜当下”最铿锵的注解——每一缕照进裂缝的阳光,都是新生的序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