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草长莺飞,万物复苏;又是一年春分至,躺在自家油菜地的田埂上,阿强自由地呼吸着充满油菜花香的空气,看着身后妻女二人忙绿地挑剪着田埂上的马兰头,一路嬉笑,一路踏青。一家人,心中全是满满的满足和幸福。感恩三月春分后的苦尽甘来,彼此脸上的微笑如约而至。
和风迎面吹来,阿健感到有一种说不出的舒服,同时也吹醒了他已经有点麻木的身躯,慢慢地苏醒过来了,他不禁想起了自己不堪的涉毒过往。
八零后的阿健,虽然出生在沪郊小镇的农村,从小顽劣早熟的他,是同龄人中的带头大哥,儿时就经常带领一众小弟游河摸鱼,翻墙逃课,霸凌纹身,初中没毕业就早早踏入社会,与几位江湖兄弟,离开家乡跟着所谓的“师傅”南下打工闯天下。结果四五年也没有回过家乡,看过父母,村里谣传阿健出国了。
其实,阿健在南下广州之后两年的时间里,就在当地的娱乐场所结识了一帮社会群体,不仅将自己打工辛苦赚来的钱吃光用光,挥霍一空,而且在异地为异客的阿健,为寻找刺激而吸食冰毒,没几次就成瘾,半年内被当地的公安拘留二次后,进行了二年的强制隔离戒毒。所以,阿健四五年都没有回来,在强戒所里打电话也跟父母说,他在南方过得还好。
两年强制隔离戒毒之后,阿健迎来了三年的社区康复。为此,一纸社区康复决定反馈到了阿健家乡的派出所和镇禁毒办,随后村里、父母都知道了这个事情,虽然说要保密着,但村内外一时间还是传得沸沸扬扬。年少气盛的阿健,在那个本该春回大地的三月又一次离开了家乡,离开父母,顺便还拿走了当时父母所有的积蓄。都说三月里是放满风筝的天,但阿健就是那只断了线的风筝,到处飘荡。
那段人生经历,阿健在外一路走来,不仅仅体验到人生的酸甜苦辣,有时他想,他苟活于人世,有价值吗?他都干了些什么?也无数次想了却残生,但对家人的留恋和一份尚未泯灭的责任心把他从死亡的边缘拉了回来,睡梦中父母满头的白发,满脸的皱纹无时无刻都在刺痛着阿健的心。
一年后,阿健在县城再次因为吸毒成瘾而强戒,年迈的父母老泪纵横的在看守所内见到了骨瘦如柴、许久未见的儿子,此时禁毒社工在一旁不断的安慰,期待浪子的回头。
再次的强制戒治生活是单调的,但这次阿健不再是断了线的风筝。他有禁毒社工这根鸿线,一头拉着他,一头拉着他的父母;每月入所帮教,禁毒社工带去了满满家里父母的信息和期望,这一切也让阿健和社工之间的关系日渐的稳固。阿健提前释放了,禁毒社工陪同其年迈的父母在春节前将他接回家,吃上了久未的团圆饭。
三年的社区康复生活,让离开家乡多时的阿健有些手足无措,无法适应。申请低保,寻找工作,一步步都在禁毒社工的指引下慢慢前行,阿健家在小镇上的集资房也正好赶上动迁拆,这也快速的改善了阿健家的经济条件,他有了女朋友并结婚生子了。社区康复的三年,妻子的不离不弃和女儿的天真无邪又给阿健的生活带来了无尽动力和希望,正因为有了家人的真爱才使阿健度过了人生最艰难的日子。回归社会后被人远离,或被背后指指点点的时候,阿健的思想波动是很大的。想到禁毒社工和家人,是他们的不离不弃,阿健才有了第二天清晨微笑起来工作生活的勇气和决心。
2022年,阿健在社工的鼓励下做起了社区抗疫志愿者。每当忙完,走进家门的时候,那种幸福觉,阿健永远难忘,妻子默默的为他端上一碗热气腾腾的馄饨,略显稚嫩却格外懂事的女儿给他递来纸巾。望着她们,他的眼睛不禁湿润了,内心的酸楚一股脑涌上心头。曾经他贪图一时的放纵,自己的涉毒经历会不会给女儿带来伤害,心中的愧疚促使阿健决定用他余生去弥补,看着父母越显苍老的脸,更是自责不已,他们为了为自己承受多少痛苦和压力,父母脸上有多少皱纹是他赠与的。禁毒社工理解阿健内心深深的自责,阿健走过了一段弯路,他人生才刚刚起步,社工鼓励阿健要勇敢面对现实,肩负起责任。阿健也在心里默默发誓:一定要彻底戒断毒瘾,融入到社会中去,用实际行动来体现人生价值。
痛定思痛,当阿健沉沦时,是亲人的温暖,社工的帮教,社会的关爱唤起了他对生活的希望,重新扬起生活的风帆。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吸取惨痛的教训,倍加珍惜人间真情,以一个全新的健康人来回报亲人,回报社会。就像社工常说的:自助、助人、助社会。
虽然在这物欲横流的现实世界,利益超越了很多传承中的美德。为人处世的标准,安身立命的法则变得模糊不堪。但阿健一直在社工的鼓励和陪伴下,始终牢记着珍惜当下安稳幸福的生活,不再辜负家人妻女和父母。
其实阿健的社区康复生活中的学习和工作,是收获,是关怀,是对以前的救赎,是生命的转折,是心灵的质变,走过了那段特殊的人生路,阿健渐渐明白,人生都有三月春分之时,要积蓄着所有的力量,怀着对未来的敬畏和勇敢追求幸福的渴望,坚信自己一定会展翅飞翔,安稳幸福的。
青浦工作站夏阳社工点 夏苹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