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觉一年的时光就要走到尽头。秋风已寒,吹光了树叶,满地金黄……
小强在社工的工作室里独自临摹佛经碑文……,社工让其忘去过往,静心而悟……如今清欢,一如从前…..无尘安宁!
小强,84年出生在四川的一个偏远乡村。因为他从小个小而时常受到同龄人和旁人的欺负,但小强头脑灵活,学什么东西都比别人快。18岁那年,小强跟着老乡离开了家乡来到了广东深圳进厂打工赚钱。21岁那年,小强有幸跟着那家制鞋厂的老师傅学习了皮鞋磨具的制作,一路顺风顺水,小强的工资也是水涨船高,2008年,24岁的他在同龄人里面,是收入最高的人了,但也遭到一些妒忌和白眼讽刺,有时深夜下班回家就被人堵截打劫。后来,他索性就投靠了一个在厂里很吃得开的大哥,希望在这位大哥的庇佑下安慰工作讨生活。所以,那时的小强,发了工资后就不时的请这位大哥吃饭喝酒卡拉OK甚至去一些赌场复杂的场所。慢慢的,在跟随这位大哥鞍前马后之下,小强染上了吸食冰毒的恶习,并且毒瘾越来越大,从此一发不可收拾,走上了以贩养吸的道路。
2013年底,小强第一次被查获拘留15日。出来后不到半年,小强又被查获吸食冰毒成瘾而强戒二年。强戒出所后小强被责令回四川老家接受社区康复工作。但害怕被老家父母责骂邻里取笑,加上生活现实需求,小强去了浙江继续打工。2018年11月底,小强又一次被宁波公安抓获,因其吸食冰毒成瘾,而再次被强戒二年。在这强戒的二年中,其父母不幸双双先后患病离世,是小强一辈子的伤痛。
2020年底,出强戒所的小强回老家祭拜了父母,主动到自己老家的禁毒部门做了登记,但为了生计,小强过了春节还是离开了老家选择外出打工赚钱,他这次来到了上海。他希望在上海这个城市能够找到一份适合自己的工作,多挣点钱。离开家乡的那天晚上,小强梦到自己又在大城市里干的有声有色,赚到了许多的钱,回老家县城买了新房,给老家父母盖了新房,让父母风光无限,笑得合不拢嘴……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残酷。他要来上海投靠自己的一个老乡,找份合适的工作,小强事先跟这位老乡打过招呼。但当小强兴冲冲来到上海后,那位老乡说自己老婆知道小强是吸过毒的,就很不高兴,不准他来接小强。很是无奈的小强,面对大上海的茫茫人海,一脸的无奈和茫然。
投奔无门,几乎用光了自己所有的积蓄,正当他心灰意冷之时,小强在小区的宣传栏里看到了禁毒宣传阵地上有个夏苹禁毒工作室的热线求助电话,他抱着试试看的心情,鼓起十二分的勇气,拿起手机拨打了那个热线电话。“喂,你好,你是夏苹工作室吗?我是一个刚刚从外地来沪的社区康复人员,我没办法了,突然看到这个热线电话,我能来找你们一下吗?”“是的,欢迎拨打夏苹工作室禁毒咨询热线,你在哪里,我们来找你,没事的,我们是禁毒社工,我们立即过来,你等几分钟,我们马上到……。”
几分钟之后,禁毒社工就来到了小强所在的小区门口,确认对方身份后,小强跟随他们一起到了夏苹禁毒工作室内,一杯热茶,随即送上,让小强倍感温暖。小强说“我是随便拨打热线电话的,想不到你们真的这么快就来接我,我是前二天来上海的,我的身份证还有我的康复决定书在这里”。社工微笑着接过小强的康复书,仔细认真的看了起来,然后在征得小强同意后,将他的身份证和社区康复决定书复印了一份,再联系了社区派出所禁毒专干民警,核实好小强的身份信息和社区康复信息后,让小强不要着急,慢慢说一下他的情况。小强激动的说着自己的经历,社工认真的记着笔记,不时点头,同理着小强的感受。
听完小强的自述,禁毒社工立即将小强的情况汇报给了街道部门领导,最后联系了相关职能部门,启动了临时救助措施,将小强安置到了救助站,先让小强安有所居,食有所物。三天之后,街道禁毒帮教小组合力完成了与小强老家户籍地禁毒管理部门的确认、联系和沟通,做好了居住地的禁毒管理帮教工作,与小强一起签订了居住地禁毒管理协议,社工和禁毒办工作人员正式与小强进行了见面访谈,一起分析评估,制定了有序的帮教服务计划和目标,按照小强的个案需求,开展了针对性的服务帮教工作。
小强在居住地禁毒工作联合小组的帮助下,到辖区的劳动就业基地做起了垃圾清运工作,虽然每天天不亮就跟车外出负责垃圾的铲运。有人说是又臭又累的活,工资还最少,但小强那时是很满意的,他的心是温暖的,开心的。他说他孤身来上海,在禁毒社工的帮助下,既能完成他的社区康复工作(定期接受尿检发检和帮教面访等),又能有一份养活自己的工作,也算站稳了脚跟。所以他也很感恩社工,很感恩有居住地管理这个帮教政策。他说他想留在上海,留在这里做社区康复,他绝对的配合和支持。小强这么说,也是这么做的。在与禁毒社工的近三年的接触中,他对禁毒社工平易近人、热情做事的方方面面所感动。.
如今,望着光秃树干,听着外面的风声,小强每周还是一如既往的来社工的工作室,避风喝茶,继续感受着这里温暖的阳光,这已经是小强的习惯了。
青浦工作站夏阳社工点 夏苹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