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7日,我参与了工作站第二季度中级社工研讨,主讲社工姜怡然为我们分享了“当服务对象在帮教过程中将我们电话拉黑,该怎么办?”的经验心得,姜老师将她日常的介入策略融入课程之中,深入浅出地为我们进行了授课,精彩内容让在座的每一位中级社工都受益匪浅。
类似的拉黑情况,我在服务中也碰到过,从关系紧张到最终破冰,我也付出了很多努力。依照社会工作理论,我们和服务对象之间的关系属于工作关系,工作关系中,出现沟通隔阂和冲突,是在正常不过的事情。身为社工,我们首先要摆正心态,服务过程不会永远一帆风顺,服务对象在生活中的某段时间产生情绪波动,或者是与我们的理念存在差异,是正常现象。我们需要冷静,理解服务对象的举动,不要将拉黑这个行为过度个人化,避免产生负面情绪影响后续工作。
随后,在冷静下来之后,我们需要找到服务对象拉黑我们的原因。原因有很多,可能是在具体介入策略方面存在分歧,可能是双方沟通存在问题引发对象的不快,也可能是对象自身的原因,工作、家庭导致的精神压力或其他。我们要回顾最近和服务对象接触时的种种细节,思考是否有不妥之处引起了他们做出类似行为。在这过程中,还需要结合服务对象最近的问题、需求来更好地推测其动机,还可以求助于社区、街道、民警等外力,侧面了解服务对象最近家庭、工作是否有变故,进一步收集信息。
在了解到服务对象拉黑社工的具体原因之后,就要着手开始介入进行修复。如果自己的手机已被拉黑,可尝试运用第三方进行接触,例如服务对象的朋友、家人、社区干部等。若在开展服务前,信息收集详细,和服务对象社交圈关系较密切,那此时我们的介入进度就会很顺利,这就是为何在介入之前强调收集信息的重要性。
如果服务对象独来独往,可以尝试通过非直接接触的方式来修复关系,例如微信、朋友圈、短消息等,发送一条关心的讯息来尝试破冰,或者在朋友圈与服务对象进行互动一番(如果微信没有被拉黑的话)等等。在接触时需要注意,只是表达关心,不要参杂目的,让服务对象放下芥蒂,重新接受你的帮教。
当服务对象开始重新沟通时,我们需要对之前的介入策略进行改进。若是在服务中因为分歧造成的冲突,那我们就需要改变沟通的方式,将分歧造成的后果告知对象。有些涉及协议内容,必须要执行的工作,例如尿检、毛发检测,明确告知服务对象不执行的后果;而那些协议之外的工作,例如参与小组、社区活动、问卷调查等等,我们可以通过婉转、侧面的迂回方式进行旁敲侧击,告知参加这些工作的益处以及对自身康复发展的优势。若服务对象始终表现出抗拒之情,则应果断停止。
对于那些已经结束协议的服务对象,如果通过上述方法依旧无法重新建立专业关系,也不用气馁,我们需要理解服务对象结束协议之后重新开始新生活、与过往一刀两断的意愿。如果你通过结案时的评估和外围回访确定服务对象康复情况稳定,倒不如试着放手。我们服务的最终目的是帮助药物滥用人员摆脱毒瘾,重获新生,而不是不让服务对象将自己拉黑。天下无不散之宴席,人生之路缺少了我们的陪伴,服务对象依然需要努力走下去。每一段成功的结案帮教都是我们不可多得的经验,将指引我们完善自身不足,为其他服务对象提供更为人性化的服务。相比我们所收获的,小小拉黑的挫折又算得了什么呢?
最后,我想说的是,不管服务对象有没有拉黑我们,我们依旧需要保持对所有服务对象的定期关注,通过外围了解他们的情况,做好准备在对方需要时提供帮助和支持。这才是身为一名社工,所必须要做的事。只要内心秉持对于自身职业的热爱,就能正确应对每一个挑战。在社会工作的广阔天地间,每一份努力都在默默书写着关于爱、关于希望、关于重生的故事,而这一切,正是我们身为社会工作者最宝贵的财富和最高的荣耀。
黄浦工作站豫园社工点 殷瀚晟供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