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几何时,小燕也是个对未来充满憧憬的普通女孩。高中毕业后进入社会,懵懂无知,被所谓“朋友”诱骗,抱着“试一次不会上瘾”的愚蠢念头,吸下了第一口。从此,万劫不复。毒品迅速侵蚀了她的意志、健康和人生。工作丢了,亲情友情被一次次欺骗和伤害割裂。为了毒资,她一步步滑向犯罪的边缘。最终,冰冷的手铐结束了她的“疯狂”,也带来了刻骨铭心的惩罚——她因贩毒被判处有期徒刑4年。
高墙之内,是彻底的隔绝与反思。服刑期间身体和心理上的双重痛苦使她备受煎熬。悔恨、绝望、对未来的恐惧,几乎将她淹没。她觉得自己这辈子完了,是社会的渣滓,家庭的耻辱。就在她几乎放弃挣扎的时候,监狱里的管教干部告诉她,出所后会有专业的社工对她进行后续的帮教和跟进。那时的小燕,对此只是麻木地点头,并未抱太大希望。
出所那天,阳光刺得她睁不开眼。站在监狱大门外,她感到一阵眩晕和茫然,世界如此陌生,从此要如何度过余生呢?环顾四周,期盼已久的父母的身影并未出现,只有小燕孤零零的身影在徘徊。
第二天,小燕如约来到社工点报到。在她茫然无措之时,一个温和的声音缓缓响起:“你好,小燕,我是你的帮教社工。”
在小燕出所后,社工并没有急于说教,而是先了解她这两天的居住情况,并带她去居委会咨询申请相关补助。最初的接触,小燕是封闭的、警惕的,甚至带着自暴自弃的抗拒。面对社工的询问,她要么沉默,要么敷衍。社工深知,帮教的第一步是建立信任。于是社工定期上门,不催不问,只是关心小燕的生活起居:吃饭了吗?身体感觉怎么样?生活上还习惯吗?听着社工温暖的话语,小燕眼泪无声地滑落。多年了,除了毒友的利用和索取,她早已忘记了被人真心关怀的滋味。这道坚冰,开始悄然融化。
在一个安静的下午,小燕鼓起勇气向社工袒露了自己的吸毒经历。不堪的过往,打开了小燕尘封已久的思绪。她痛苦地回忆起第一次吸毒时的场景,回忆起为了毒资偷父母的钱被父亲打耳光时的心碎,回忆起因没有毒资而铤而走险去贩毒时的画面,更回忆起在法庭宣判时父母的绝望眼神……社工没有评判,只是安静地倾听,适时引导她识别那些导致她吸毒的错误认知,并帮助她分析这些认知带来的毁灭性后果。小丽痛哭流涕:“曾经我深陷毒渊,家散了,钱没了。无数个夜晚,我在毒瘾与悔恨中挣扎。我一定要戒毒,重新做人,用余生去弥补对家人的亏欠,再也不碰那害人的东西!”
“人不能闲着,尤其不能没有生活目标。”小燕明白就业对戒断毒品、重建自信的重要性。她和社工一起讨论自己的兴趣和能力,社工也积极链接资源。先是推荐她参加了社区组织的免费技能培训,学习保洁、烹饪、编织等实用技能。培训期间,社工不断鼓励她克服学习中的困难,肯定她的点滴进步。培训结业后,小燕在中介公司的介绍下找到了一份清洁工的工作。虽然辛苦,但拿到第一份工资时,小燕的手是颤抖的,这是她靠自己双手挣来的尊严。这份工作不仅提供了经济来源,更让她感受到了自我价值和社会归属感。
小燕内心深处最大的渴望是回归家庭,但也是最深的恐惧——她怕家人不接纳她的过去,尤其是那段不堪的服刑经历。社工非常理解小燕内心的痛苦,决定共同努力帮助小燕修复与家人的关系。在小燕情绪稳定、生活步入正轨后,社工鼓励小燕尝试给父母打电话,从简单的问候开始,不谈过去,只报平安。起初电话两端都是沉默和尴尬,但在社工的持续鼓励和指导下,坚冰逐渐消融。父母感受到了女儿的变化——语气平和了,有工作了,知道关心人了。亲情的力量是强大的,父母虽然疑惑,但看到女儿的转变,还是选择了包容和接纳,关系慢慢回暖。
后来,小燕在工作中认识了现在的丈夫阿强。他忠厚老实,对独自打拼的小燕心生怜爱。小燕陷入了巨大的挣扎:她渴望这份温暖,渴望一个家,但沉重的秘密像巨石压在心口。她向社工倾诉了这份痛苦。社工没有替她做决定,而是和她深入探讨了隐瞒的风险和坦白的意义:“小燕,建立家庭的基础是信任。隐瞒一个如此重大的秘密,就像埋下一颗不定时炸弹。坦白需要巨大的勇气,可能带来风暴,但也可能是真正新生的开始。关键在于,你是否准备好承担任何一种结果?是否相信自己值得被接纳?”经过无数次痛苦的心理建设,在确认自己已彻底戒断、生活稳定后,小燕选择向丈夫坦诚了一切。丈夫经历了震惊、愤怒、痛苦,但在社工后续的家庭辅导介入下,解释了小燕的康复过程、毒品的危害性以及她为改变付出的巨大努力,丈夫最终看到了小燕的真诚和巨大的改变,选择了谅解和支持。这份来之不易的信任,成为小燕维持操守最强大的精神支柱。
婚后为了照顾年幼的儿子,小燕不得不辞去了工作,成为一名全职主妇。生活平静美满,但社工的帮教并未停止,只是频率降低,转为更侧重预防复吸的持续支持。社工定期进行家访或电话回访,了解小燕的生活状态、情绪波动、家庭关系。鼓励小燕参加社区组织的活动,巩固自身戒断信念的同时获得价值感和归属感。
虽然小燕已经戒断毒品多年,但每一次遇到突发情况,她都会第一时间联系社工。社工始终耐心倾听她的焦虑,安抚她的情绪,肯定她为自己所做的努力。她知道,这条路没有终点,需要终生保持警惕。
远处小燕正牵着儿子的手走在阳光里,感受着掌心的温度,心中无比宁静。这条路,她走得很艰难,但每一步,都踩在了重生的土地上。
青浦工作站赵巷社工点 李方方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