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在主义理论作为社会工作中的经典理论在实践中被广泛运用。服务对象小丽有着9次前科经历,整整30年的时间里,她被吸毒折磨得遍体鳞伤。47岁那年,她踏出监所的大门,准备彻底告别过去,迎接新生。接下来的三年里,社工携手小丽穿过风雨,拥抱彩虹。
一、撕下负面标签
问题概述:从17岁到47岁,小丽从监所进进出出,社区邻里谁不知道小丽的情况。“坏女人”这顶帽子就被牢牢地套在小丽的头上。出所后的小丽很长一段时间待在家里足不出户,这让她的父母感到忧心忡忡,希望她出去找工作。在和社工的谈心中,小丽表示自己刚刚回来时也外出过一二次,每次在小区里都看到邻居的指指点点,窃窃私语,而且她们的眼神里透露出对她的厌恶。这些行为令她有挫败感,因此选择不出门。
理论链接:存在主义的核心思想是存在优先于本质。这意味着人的本质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时间和经验的变化而发生变化。人应该在不断地选择和行动中建立自己的价值观和信仰,并不断地寻找人生的意义和目的。
社工介入:社工告诉小丽,过去在她身上发生的事件是由她自己做的选择导致的结果,这些经历存在过,也令她痛苦。但是痛苦的经历也是有意义的,它告诉了小丽过去的很多认知是错误的。在此期间,社工引导小丽回顾和总结了自己的交友观、金钱观及对毒品危害的认识,发现偏差进行纠正。社工称现在邻居是通过她过去的行为来提出的评价。建议小丽可以通过就业来重新塑造自我,他人对她的评价会随着她的改变而改变。最后小丽通过网上招聘,找到了一份超市保洁的工作,开启了朝九晚五的生活。
二、拥抱不确定性
问题概述:工作后的小丽精神面貌得到了改观,她在工作中兢兢业业得到组长表扬。慢慢地,她发现自己已经不在乎他人的眼光,只在意自己每天的表现。工作一年后,她被推荐应聘保洁主管。这时的小丽犹豫了,她告诉社工怕自己电脑操作能力不强不能胜任,更怕因职位的提高惹来他人妒忌被举报有前科,到时饭碗都不保。
理论链接:存在主义认为人在选择时应该面对自己的不确定性和自由,同时要承担选择的后果和责任。
社工介入:社工告诉小丽,她的顾虑是有发生可能的结果,所以她做决定前要三思,并鼓励小丽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社工协助小丽分析存在的可能性:如果推辞,可能到退休都是保洁员。如果应聘成功,收入、地位都提高,如果失败就要再就业。同时还指出从以往经验看,她的学习能力和沟通能力较强,这是她的优势。小丽又和父母协商后告诉社工,她已应聘,也做好重新找工作的准备。小丽最后跨出了艰难的一步,为自己赢得了机会。
三、做自己的太阳
问题概述:小丽在新的岗位上表现出色,吸引了一位异性的青睐。两个人恋爱了一段时间后,准备结婚,但遭到了小丽父母的强烈反对。原因是男方比小丽小十五岁,无房无车。小丽已经离异过一次,再离异名声不好听。为此,小丽感到痛苦。
理论链接: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具有选择和行动的自由。个人需要明晰认识的重要性,按照自己的选择去行动和承担生活的责任。
社工介入:社工询问小丽,对于她父母的顾虑怎么看?小丽称她知道父母怕她在感情里再受伤害,认为两人年龄差距太大,价值观也有差别,最后过不到一起。她认为把以往经历和男友全盘托出后,男友依然接受她,对她照顾有加,这是真爱。何况她又不富裕也年老,骗财骗色轮不到她头上。退一万步,如果最后二人离婚收场,她也认了。但她还是希望得到父母的认可。社工指出她父母的想法是按照以往经验来判断的,她要想得到父母的祝福,要吸取之前感情挫败的经验,然后在这段感情里要呈现出积极的生活态度。而小丽的行动力很强,社工希望她继续发挥作用。小丽在这以后常常带着男友探望父母,从未踏足菜场的她,也陪男友买菜做饭给父母吃。两人的日子越过越红火,小丽脸上的笑容也越来越多。渐渐地,父母也默认了。
结束语:在实务工作中,存在主义强调的是个人生命的意义和内在价值,任何经历都是有意义的。社工在服务中重点关注的是对象对过去经历的理解,发现以往经历中的闪光点并加以肯定,让闪光点继续发挥积极影响。
——自强嘉定工作站工业区社工点 屠佳秋 供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