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年 8 月,被责令社区康复的服务对象老林(化名)走出戒毒所,阳光透过铁门的缝隙洒在他脸上,他攥紧拳头对前来接所的社工郑重承诺:“为了孩子和家人,这辈子再也不碰毒品了。” 彼时,他的女儿马上要升到小学5年级,这个沉默许久的父亲突然意识到,自己缺席的时光太多,往后要拼尽全力弥补。
自强虹口北外滩社工点的禁毒社工敏锐地捕捉到他话语里的牵挂,随即告知老林正在开展的 “爱心助学计划”——该项目联合多所大学的志愿者,为有需要的特殊家庭子女提供免费课业辅导。老林的眼睛瞬间亮了,反复确认报名细节:“真的能帮我家孩子补数学吗?她这一门课一直跟不上……” 得到社工的肯定答复后,他当天就为女儿小林(化名)报名了秋季补课,仿佛握住了一根能牵引家庭走向光明的绳索。
接下来的几年里,大学生志愿者成了这个家庭的特殊一员。每周六下午,通过腾讯线上会议:志愿者耐心讲解函数公式,为小林答疑解惑,小林在草稿纸上反复演算,老林则悄悄坐在客厅角落,静静听着房间里的对话,嘴角藏不住笑意。曾经让女儿头疼的数学成绩稳步提升,作业本上的红勾越来越多。而社工俞晓燕老师也一直很关注老林和家里人的关系变化,定期开展家访,了解老林的康复情况,并有针对性的指导老林如何维系良性的亲子关系。
可惜,小林的英语学习始终是个难题,尽管大学生志愿者们尝试了多种方法,但是小林的英语成绩还是没有明显起色。今年(2025年)中考成绩出来,小林还是很遗憾没能考上高中,最终被一所中专录取。得知结果的那一刻,老林找了俞社工,见面后却久久没有开口,俞社工了解他的心思,也知道他对女儿的期待。俞社工把这几年他们父女之间相处的几件重要事情做了回顾,也让老林看见了父女俩共同的努力与付出。老林沉默了片刻,坦然的一笑:“往后的生活就让她自己走,我们尊重她。”
在近期的电话回访中,老林特意提到了爱心助学项目:“这几年多亏了大学生志愿者,一方面学习成绩进步很大,更重要的是,她变得比以前自信多了。” 他算了一笔账,光是省下的补课费就减轻了家里不小的经济负担。俞社工告知他近期还有个 “共读时光–爱心助学活动”,诚邀老林和其女儿参与……当领到项目组发放的文具礼盒那天,老林和小林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好好读中专,照样以考大学为目标。
如今的老林,每天按时上、下班,闲暇时会陪女儿散步、聊天。他说自己最大的心愿,就是看着女儿在中专学好一技之长,将来无论考大学还是早早就业,她只要不活在自己父亲昔日的阴影下,能堂堂正正地生活,就是出息了!而那些曾经走进他们生活的社工也好、志愿者也好,或许不会想到,自己的一点点微光,竟化成了照亮这个家庭重生之路的星星之火。
自强虹口北外滩社工点 俞晓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