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毒志愿者】玉兰花开,爱在抗疫时(嘉定胡海萍)
近期,上海遭遇了疫情爆发三年以来最严峻的挑战。救护车驾驶员、法律工作者,志愿者,物业,城管,护士医生,交警,特警,公安,环卫,协警,社区工作者……不同行业的抗疫人们日夜坚守在不能回家的岗位上,守护着我们“嘉”园。
近期,上海遭遇了疫情爆发三年以来最严峻的挑战。救护车驾驶员、法律工作者,志愿者,物业,城管,护士医生,交警,特警,公安,环卫,协警,社区工作者……不同行业的抗疫人们日夜坚守在不能回家的岗位上,守护着我们“嘉”园。
2022年3月,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反扑打乱了平静有序的生活。自强嘉定工作站新成路街道的禁毒社工积极响应有关部门的号召,拿着被褥,洗漱用品,毅然决然离开小家,全身心地投入到疫情防控中。虽然每天志愿十分疲惫,但是能够换来居民的安全和服务对象的安心还是很值得的。
我们禁毒社工是一支致力于戒毒人员帮教的专业团队,在平时的工作中学校里、社区里、场所里、家庭里都有他们的身影,不是在宣传讲座就是在帮教访谈。看似平平凡凡,却也是平安的守护者。2022年3月申城一场疫情来势汹汹,医务人员、警察、社区工作者等都投入了一线防疫中。但别忽略了还有这样一支队伍——禁毒社工,他们也全程参与其中,不留名,不邀功。
同感不同于同情。同情,一般是强者对弱者的一种体现。社工对服务对象有所同情,意味着我们站在了较高的位置上,对服务对象的帮助是一种施舍,使对象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这违背了平等、公平、尊重的原则。而且同情感的存在不利于社工开展工作,将自己陷入了对象的所处情境中,容易“模糊双眼”,无法做出客观公正的判断,无法做出正确的介入措施。
有这样几位大学生禁毒志愿者,放弃休息时间,不辞辛苦,积极备课,不为得到人人关注,只想为社会做点实事,用爱心铸成一盏盏明灯,为嘉定区新成路街道的戒毒人员子女照亮成长之路,为戒毒人员家庭带去和谐之光。
冬奥会闭幕前的最后一个项目是越野滑雪,看到运动员们在雪中通过重重障碍,靠着那份坚持滑向终点,我不禁起立为每一位运动员鼓掌。当下,我特别想对所有在康复道路上挣扎的同伴们说:“在我们漫漫人生戒断旅途中,请牢记‘坚持就是胜利’,在康复的道路上一路披荆斩棘。相信因为这份坚持,我们这些曾经深陷‘毒潭’的人也可以再次拥有美好的人生!”
在第59个“学雷锋日”来临之际,为进一步加大禁毒宣传力度,嘉定镇街道禁毒社工因地制宜,携手禁毒志愿者们陆续走进17家社区,通过开展“传递雷锋精神 筑牢禁毒堡垒”系列禁毒宣传活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一步增强全民识毒、拒毒、防毒意识,营造向上向善的良好社会风尚。
禁毒社工从接手个案的那刻起,其实一直在为对象提供服务。有时是戒毒指导、有时是就业援助、有时是矛盾调解,亦或是帮困解难。言而总之,对象的合理需求将是禁毒社工服务的目标。服务一直都在……
社工在与服务对象的帮教过程中,尤其是访谈期间,需要更深层次地倾听、捕捉服务对象言语背后的表露,将负面情绪从表象话语中剥离后,才能真正触及对象的真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