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活动】多彩生活(青浦 陆丽琴)
2025年9月25日上午,徐泾社工点“与你同行,乐享生活”第五节小组活动在徐泾卫生院康复室如期举行,共六名服务对象参加。

金秋送爽,丹桂飘香,中秋佳节将至。为进一步深化禁毒帮扶工作成效,盈浦街道平安办(禁毒)牵头组织禁毒社工与禁毒志愿者,开展“中秋送温暖”主题慰问活动,为辖区内部分生活困难、身患重病或残疾的禁毒服务对象,送去节日的关怀与诚挚祝福。
秋日的天空格外明朗,蓝天白云相映,我踩着人行道上些许凹凸的地砖往前走,路边的树叶正悠悠飘落。远远地,就看见小凌朝我走来,手里拎着两个白色马夹袋——一个装着油条、大饼和粥,是刚买的早餐;另一个鼓鼓囊囊,隐约能看到里面叠着不少药盒。
“这袋子里装的是什么呀?”我指着药盒袋子问。小凌笑着解释:“最近身体不太舒服,刚从医院回来,医生说没大问题,开了点药。就是还没仔细看,不知道有没有会过敏的成分。”“那咱们回去一起研究研究,顺便聊聊你最近的情况。”我接过她手里的药袋,和她并肩往家走。
深秋的夜晚,凉意浸骨。30岁的阿宇踉跄着推开家门,满身酒气像一张密不透风的网,裹住了整个屋子。母亲刚要开口问些什么,他猛地甩掉外套,径直冲进卧室,“砰”的一声重重关上房门——墙上那帧前年春节的全家福,被震得微微颤动。照片里的阿宇穿着藏青色西装,眉眼间满是意气风发,与此刻房间里那个颓丧的身影,判若两人。
今天在微信上问候小夏近况,问他是否还在做着原来的工作。过了一个多小时,他才回复:“最近挺好的。单位效益下滑,待遇降了些,我就换了处远一点的房子,压缩了开支。虽然通勤时间变长了,但住处比以前宽敞,也算值了。”
我忍不住心疼,问他是否考虑回乡生活,他的回复却格外坚决:“不了,我早就习惯了这里的节奏。离开爸妈这些年,我真的成长了很多,他们也放心我独立生活了,暂时不打算回去。”
看着这条消息,我想起了小夏这十年的故事——一个曾误入歧途的男孩,如何背井离乡,在异乡的风雨里,硬生生闯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坦途。
翻开爱心助学项目的工作笔记,扉页上不断更新的排班表,恰似一轴徐徐展开的温情长卷。作为项目组织者,我既是幕后的统筹者,亦是台前的见证者,目睹着大学生志愿者与孩子们之间,那些短暂却足以镌刻于心的瞬间。每一个用绿色标注的线上辅导时段,都是一场心灵的奔赴;每一次云端相见,都在时光里编织出一张温暖的网。
毒品,是摧毁青春的隐形杀手,不仅严重摧残身心健康,更会彻底葬送人生未来。青少年正处于身心发展关键期,心智尚未成熟,好奇心强且辨别力较弱,极易成为毒品侵蚀的目标。学会自我保护、坚决拒绝毒品,是每个青少年的必修课。
近几年在禁毒部门的不懈努力下,药物滥用人员数量整体处于慢增长、无新增的状态,之前的那些药物滥用人员也都逐渐回归正常社会生活。在这种形势下与药物滥用人员建立良好的专业帮教关系对于禁毒社会工作者又出现了新的挑战。很多药物滥用人员已经解除毒瘾10余年,他们的生活已经回归正轨,都认为已经不需要社工帮教了,社工也很难发掘他们的遇到的问题和需求,在这种情况下社工该如何与他们建立良好的专业关系呢?在实操中我总结了以下几点供同工交流探讨。
老周坐在汽车修理厂宽敞的玻璃办公室里,眯眼望着马路上川流不息的行人和车辆。阳光透过玻璃窗洒在身上,暖洋洋的,一如他此刻安稳平和的生活。他低头摩挲着掌心的老茧——这是多年与扳手、螺丝刀打交道的印记,更是他与那段混沌不堪的过往彻底决裂的证明。
为进一步增强戒毒康复者们与家属成员间的有效互动,2025年9月19日,盈浦街道平安办禁毒社工组织了一场以“希望之光”为主题的家属小组活动,1名戒毒康复者及4名家属参与了活动,在温暖与感动中传递希望力量。